民進黨政治人物自高雄市長陳菊登陸后,掀起一陣訪大陸潮,當訪問中國大陸不再被視為禁忌,較勁意味于是油然而生。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社評指出,較勁之所以產生,代表登陸對選舉有加分作用,趨勢所及,要站上民進黨內主流地位的菁英必須在兩岸關系上有所表現;反之,鐵桿“臺獨”加上挺陳水扁人士困守在墻角,在民進黨內有邊緣化傾向。
社評說,最近有登陸計劃、準備登陸,乃至樂見其成的民進黨人,都是現階段在黨內行政職務最高,撐起半邊片的縣市長。陳菊與云林縣長蘇治芬都準備要選連任,已做滿兩任的嘉義縣長陳明文、臺南市長許添財有意轉戰臺“立法院”,甚至問鼎黨魁。在“四大天王”苦無造勢舞臺的此時,這些綠色縣市長無一不想利用機會,墊高自己在民進黨內的地位,加速世代交替。
陳菊跨出的一小步,對綠營是個決定性關鍵,這不僅拆穿民進黨過去“逢中必反”不過是追求造勢效果的西洋鏡,也暴露出民進黨菁英不敢勇敢面對現實的懦弱。民進黨高層早早就看得清楚,兩岸和解、共存共榮才是王道,臺灣民眾也殷切期待因此帶來的富裕與繁榮,但有幾個困境讓他們以前一直裹足不前。
第一、要角們不敢得罪“獨派”。“獨派”在陳水扁執政的8年,雖不是民進黨最大的派系,卻是聲音最大、資源最多的派系,且有陳水扁做靠山,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民進黨的“中國政策”整個被“臺獨論述”挾持。
第二、綠色菁英們都不敢做“出頭鳥”。陳水扁執政的8年,民進黨完全失去政策辯論空間,凡是不認同陳水扁、“獨派”者即遭到“圍毆”,前“立委”林濁水、李文忠等人因此被打入“十一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獨派”在民進黨內制造極端的白色恐怖氣氛,動不動就透過特定電視臺、報紙攻擊唱反調的人,要選舉的黨內菁英,沒人敢冒這個風險。
第三、“四大天王”長期被陳水扁以高官厚祿所控制,“天王”之下的派系也不敢跳出陳水扁所設定的“臺獨框架”。與綠營縣市長相比,兩岸論述動見觀瞻的“天王”更有“大船不容易掉頭”的難題,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社評指出,陳菊和綠營縣市長訪問大陸之于民進黨,好比“國王的新衣”的故事,有人搶先把國王身上光溜溜的事實講出來,其他人才敢附合說出自己也看到國王其實沒穿衣服。綠營里只要稍有見地的人,很早就看清“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巷,卻沒人敢出來講實話,唯唯諾諾,積非成是,搞得好像整個民進黨都支持“臺獨”一樣。現在陳菊開了第一槍,后面一堆人才奮勇跟進,把心里真正的話講出來。
綠營縣市長主張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要修,會帶動民進黨內一波新競爭。很明顯的,“天王”們現在還在觀望,而且他們也缺乏像縣市長一樣擁有“行銷縣市”、“招商”等籌碼,有人因此很焦急,但這已經足以產生質變。盡管靠造勢搶曝光度的“立委”尚未明顯轉向,甩掉“逢中必反”的老伎倆,不過這是遲早的事,臺灣的“立委”選舉已改成小選區制,也是一對一選舉,唯有貼近主流民意的候選人才可能當選,臺面上這些區域選出的“綠委”,在下次改選時,若無法回到中間路線,很快也會步上“民進黨三寶”后塵,一下子就“去了了”。
社評強調,過盡千帆的民進黨如今是以兩岸政策加上挺陳水扁與否做為主流與非主流區隔。陳水扁反對陳菊登陸,陳菊不予理會,反而帶動綠營縣市長的登陸潮以及黨內菁英倡議應修改“中國政策”;開明派的力量顯然不斷在升高,蔚為風潮的趨勢蔡英文看在眼底,不止不敢擋也不會擋。接下來密集的選舉,會帶給綠營要角更大的壓力,民進黨2005年縣市長選舉在最優勢的臺南縣市也只贏國民黨候選人不到5%,今年底選舉又有和平紅利效應,對縣市長候選人的壓力更大。
另一廂則是如螳臂擋車的“獨派”及陳水扁,陳水扁端午假期會見前去探視的綠色電臺節目主持人時,還放話強調陳菊他們這樣做,民進黨的“中國論述”會“破掉”,未來恐怕與國民黨沒有差別,要民進黨的人適可而止。由此不難發現,現在還力挺“臺獨”,站在陳水扁身邊的那些人,不止聲勢愈來愈薄弱,級別也愈來愈低,只剩下一些綠營內比較邊緣的族群。大江東去浪濤盡,政治勢頭的轉換快得驚人。
社評最后說,民進黨的主流和非主流之間的差距,經過時間沖刷,會讓政治人物輕易決定要站在哪一邊;“獨派”跟著陳水扁一起沉淪,成為擋不住的大趨勢。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