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兩岸農業論壇的東風,祖國大陸向臺灣一口氣采購兩千噸香蕉,相較之下,臺灣“行政院”官員大作姿態,而采購量與價錢卻相形見絀,頗有作秀之嫌,難怪島內媒體對其“政府”表示不滿了。
昨日臺灣《聯合晚報》發表社論說,蘇貞昌帶頭,“行政”官員排排坐吃香蕉,為滯銷的臺灣香蕉打銷路。蘇貞昌點名各“部”會要努力訂購香蕉,各“部”會在幾天之內就訂了幾萬斤的香蕉。溫暖、感人嗎?我們倒認為是“官大學問大”的馬屁文化!
想一想,這畫面大家不都很熟悉嗎!每次一發生水果滯銷,公職人員不都拿這一套劇目表演嗎?從芒果、橙子到香蕉,都曾經因為生產過剩而價格慘跌。尤其是香蕉,像這樣的滯銷都不知道已經發生過幾次了,可是,相同的事件一再發生,官員的因應劇目完全相同。
不就是“產銷失調”造成的嗎?為什么農政單位無法事先預判、事先防止?非要等到價格慘跌,才要靠公職人員、靠學校、軍隊和監獄,搶救香蕉價格呢?被這樣質問,農政單位必然兩手一攤說,去年價格好,蕉農今年要搶種,那也沒辦法。如果經過這么多次的滯銷教訓,農政單位還沒有用科學方法管理產銷,不能發展出防止農民搶種的有效倡導,那要“政府”部門干什么?
文章指出,說到產銷失調,就連臺灣行政單位下單搶救蕉價,恐怕都是另一種“產銷失調”呢!怎么說?行政各機關通過農委會農糧署訂購香蕉,但農糧署卻調不到貨,而農民則說,完全沒感受到“政府”機關采購的效益,香蕉照樣賣不出去。農民還質問,為何不直接向農民采購?這恐怕就說到問題重點了,連“政府”機關的采購都卡在產銷通道上,就可想象產銷制度問題有多大問題了!更何況,“政府”機關采購那幾萬公斤的香蕉,又是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采購,對蕉價到底有多少幫助?再說,現在靠著新聞熱度,各機關學校還會配合采購香蕉,到了下個月呢?
社論最后說,前“總統”李登輝也說了,要解決產銷制度問題,不能靠官員排排坐吃香蕉。銷往大陸的香蕉是以每斤十元到十二元的價格。這是今年的水果滯銷劇目中,唯一不同的場景。長此以往,臺灣的農民心頭對公職人員的能力自有判斷了。(李杰)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