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關于任內絕對不會承認大陸學歷的講話,引起了輿論的一片批評,臺灣《民生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絕不承認大陸學歷,基本上只是扁政府一貫“向大陸說不”的兩岸政策下的一縷余緒,并不令人驚奇。事實上,如此鄭重其事地宣布一件不被期望、也根本沒有改變的事,就好像國王拿著權杖高呼“我還在位”,卻已無人理會。
文章說,陳水扁“總統”說,他任內絕對不會承認大陸學歷。這項宣示,涉及兩項觀念的混淆:第一,“陳總統”誤將學歷認證當成自己的權限,把單純的教育行政問題作了政治上綱。第二,誤以為不承認大陸學歷是保護臺灣學生的受教權,他其實只是保護了那些缺乏競爭力的大學。
絕不承認大陸學歷,基本上只是扁政府一貫“向大陸說不”的兩岸政策下的一縷余緒,并不令人驚奇。事實上,如此鄭重其事地宣布一件不被期望、也根本沒有改變的事,就好像國王拿著權杖高呼“我還在位”,卻已無人理會。
文章指出,不管政府承不承認大陸學歷,當前已有五千名學生在大陸就學,這幾乎是五年前的兩倍。這些學生當然知道政府不承認大陸文憑,但他們之所以不辭勞苦跨海就讀,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求學的價值遠高于不被官方承認之痛,當然也知道社會上、國際上、就業市場上有不同的標準看待其大陸學歷。扁政府的禁令只在自縛手腳,卻阻止不了青年學生跨海求學。
再從競爭的觀點看,要藉教育“鎖國”來維持“國內”一百六多所大學的存活,毋寧是一種鴕鳥心態。政府一方面夸夸其談,要用五年五百億的重金為臺灣打造“國際一流大學”;但另一方面,卻連對岸的大學都不敢與之一較長短,這何其自我矛盾?
香港的大學近年吸引了許多大陸頂尖學生前往就讀,那是開放政策所產生的磁吸效應,近悅遠來。反觀臺灣,一方面對大陸學生緊閉大門,另一方又對本地學生祭出“不承認學歷”的懲罰,結果阻止不了學生出走,對我們的大學又有何益?
文章建言,“陳總統”何不想想:若真要照顧臺灣的大學,應該是早日兩端開放,承認本地生的大陸學歷,也開放大陸生來臺就讀,才是兩利之計。(海航)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