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華日報》15日社論指出:一向把中華文化視若糟粕的蔡英文,最近包括她本人在內,陸續動員六百多人申請加入“中華文化總會”,蔡英文統還積極運作出任會長。這種硬搶位子的作風,已經令人十分反感,而未來必然“打著紅旗反紅旗”的作法,更令人不得不為之憂心!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中華文化總會自1967年成立,原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動委員會”,足見其立會宗旨就是要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1911年3月,李登輝任內改組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2006年,陳水扁又將其更名為“國家文化總會”,不再突出中華文化復興的意義。馬英九上臺之后,2010年再度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等于是回歸原始宗旨。在半世紀的歷史中,確實多半都是由臺當局領導人出任會長,并且主導運作,只有最后一任會長,是馬英九不再續任,在2010年改選時,由劉兆玄當選。
從這個角度來看,蔡英文想要這個位子,似乎也不無道理。不過,嚴格說來,臺當局領導人兼任會長,只是慣例,而非法律,文化總會的組織章程也沒有明白規定。事實上,蔣經國在1978年就任總統后,并沒有接任文化總會會長,而是由嚴家淦一直繼續做到1990年才交給李登輝。再加上劉兆玄近7年任期,可見文化總會的50年中,非臺當局領導人擔任會長的時間就將近40%。
其次,文化總會最早雖是由臺當局出資成立,但在1911年已登記為社團法人,當時基金為3000萬元(新臺幣,下同),此后所有經費都來自會費、民間募款,有案可查,臺當局并沒編預算給文化總會。文化總會推動各項計劃,若干雖獲得臺當局補助部分經費,其他活動則完全要自籌,因此不是政府部門,而是標準的民間團體。既然如此,臺當局領導人怎么可以硬要當會長?
退一步想,即使蔡英文真想要這個位子,也應該按照程序來,文化總會現在只有200多個會員,她一下子塞進600個新會員,表明要借人海戰術取勝,這種豪奪作風,怎么是應有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想要當文化總會會長,究竟想干什么?她真的想要復興中華文化嗎?真若如此,民眾當然應該全力支持,但中華文化總會的會長如果帶頭破壞中華文化,貶抑中華文化,難道不令人覺得諷刺嗎?
事實上,蔡英文上任之后,其文化政策、目標已由“去中國化”升為“去中華化”,隱然導向“臺灣文化民族主義”。根據學者的分析,這種臺灣文化民族主義主張以“多文化論”消融中華文化主體性,強調今天的臺灣文化已經脫離中華文化,成為具有“獨立性”的文化共同體;它也凸顯“臺灣文化具有鮮明區別于中華文化”的特性,試圖展現臺灣已塑造出有別于中華文化自主體系的“臺灣海洋文化”;同時并極力宣揚臺灣具有的“自由、民主”等價值觀念,是中華文化“缺少”的要素。在去年10月蔡英文發布的文化政策七大目標和五項亮點計劃的論述中,就可以看出她的文化政策與臺灣文化民族主義主張完全一脈相承。
無庸贅言,蔡英文要做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只是要宏揚臺灣文化而壓貶抑中華文化。既然這樣,她為什么不干脆成立“臺灣文化推動協會”呢?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