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7月28日兩岸新聞版刊登文報道大陸電影市場前年已達全球第2大,僅次美國,去年票房則突破200億人民幣,驚人實力連好萊塢都奮力靠攏,鼓勵臺灣電影業者積極加入登陸行列。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評論說,2010年ECFA上路,臺灣電影的確具備登陸優勢:不受外國片進口大陸的配額限制,西進之路暢通無阻、兩岸合作拍片大幅增加,有助提升大陸票房;此外,對白以國語(普通話)為主,觀眾不必分心看字幕。至于如何吸引大陸觀眾?朱延平導演認為:“重點還是要看導演的本事。”筆者以影迷觀點詮釋,關鍵在于“激發觀眾共鳴”;兩岸三地同文同種,文化系出同源,放眼全球電影人,這才是最為得天獨厚之優勢。演員出身,進而擔任導演與制片的香港影人周星馳,始于無心插柳而深得個中三昧。
評論提到,近來有線電視臺頻繁播映周星馳主創的去年賀歲片《西游-降魔篇》,這部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大陸總票房高達13.51億人民幣,臺灣卻賣不到臺幣3千萬元;雖可能由于盜版猖獗和網絡發達所致,但其實更因為臺灣觀眾缺乏共鳴。1994年周星馳曾主演《大話西游》,一般認為《降魔篇》乃其前傳或蘊含致敬意味。日前適巧在有線電視看見《大話西游》大結局:至尊寶踩著七彩祥云,前來拯救被牛魔王強迫成親的紫霞仙子;為了讓愛人起死回生,只得利用月光寶盒,前往500年后的水濂洞,瀟灑轉身,放棄自由自在的山賊生涯,甘做孫悟空,保護唐三藏西天取經。這部由《月光寶盒》和《仙履奇緣》上下兩集組成的《大話西游》,現在看來特效粗糙,布景簡陋音效刺耳,喜劇糖衣包裹著苦澀沉重,無怪乎當時票房慘敗得讓周星馳欲哭無淚。
評論感嘆,沒承想,以無厘頭演繹人生哲理的劇情卻深深打動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學子們的心!強烈激發這群離鄉背井、刻苦奮發、力拼前程且初慕少艾的年輕人之共鳴,而后屆屆相傳并普及于各所高校,形塑出特殊文化現象。當年擠在宿舍餐廳反復欣賞盜版片的精英及深受影響的青少年們,20年后熱情回饋《降魔篇》票房。“昨天今天過去不再回來,紅顏落下色彩變蒼白……”當新詞舊曲、貫穿兩部電影的《一生所愛》旋律響起,如今的領袖和骨干們,或許難免潸然淚下?
評論最后說,臺灣電影固然無法創造類似傳奇,但只要能引起大陸觀眾共鳴,依然能有好成績,譬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雖以臺灣高中生活為背景,但緬懷青春初戀成長與失落的主題,不僅永不過時,更不受限于地域和時代,因此大獲成功,在兩岸都賣得“嚇嚇叫”。臺灣電影市場太小,成本回收困難,很多電影必須靠大陸市場才能轉虧為盈。拍電影當然希望賺錢,而贏得觀眾青睞的根本關鍵,唯有激發共鳴。(作者為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