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刊載臺灣知名音樂人游正彥的文章評論當歌壇“歌王歌后滿天下”的亂象。文章指出,現在有個怪現象,賣的是人氣,不論你是因為什么事件紅了,不會唱歌也可以出唱片。雞排、豆花樣樣來,真的殺很大,歌壇真是“天黑黑”。
全文摘編如下:
早期沒有計算機錄音的年代,不會唱歌是不可能成為唱片歌手的,進了錄音室,一首歌就必須“唱”到好為止,沒有人會幫你“修”的,也因此才能磨出實力!
過去,唱片公司選擇歌手,除了要真的會唱歌還注重聲音有無特色,進了錄音室,每一首歌,歌手必須唱到音準,情感,甚至段落的呼吸都符合了制作人的要求,這張產品才會面市,當然在選歌方面也是精細選挑,要符合這位歌手的音域及聲線。所以以前不需要看MV只聽收音機就可聽出是那位歌手的聲音。現在,當大家都在怪唱片圈景氣差,CD銷售量不好時,是否有人反過來檢討,唱片本身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現在許多歌手一出道因為唱片公司要讓消費者留下記憶點,就被封為情歌天王或動感天后之類的,不然就是教父、教主,這真的太好笑了就算是世界有名的黑手黨教父他也是經過多少年的打拼和歷練才能坐在那個位置,早期是不會有歌手敢如此自居的。當年的蘇芮、黃鶯鶯、陳淑樺、蔡琴、劉文正、費玉清等,個個在歌壇有一片天,但也沒人稱王稱后,他們都憑著實力在歌壇散發出光芒,尤其蔡琴和費玉清兩位歌壇長青樹,只要開演唱會場場爆滿,當然還有一位鳳飛飛——帽子歌后的封號是因為她唱歌時永遠帶著帽子,她用她的聲音征服多少人的心。但現在,天后與天王似乎人人都能當。
之前提過,電視選秀節目造就許多選秀新人,創造了這個歌唱新秀輩出的世代,其實,會唱別人的歌并不表示能詮釋好一首全新的歌曲,再加上音準用計算機來修,情感怎么出的來,等到唱現場時和CD里完全兩回事,聽眾除了因為單純的偶像崇拜,其它人只剩毫無感覺,再加上唱片公司把目標放在12~19的年齡層,自然縮小了市場,唱片公司就將腦筋動到形象包裝上,有時花在宣傳的力氣甚至比做好一張唱片還多,發片的下一步可能是上演苦情記,要賣多少張唱片公司才會辦演唱會,也經常看到一張唱片改版再改版,只要一次買幾張,就可以獲得與歌手合照、握手的機會。雖然唱片與宣傳是相輔相成的,但,請別忘記CD賣的是歌曲及聲音,但現在有個怪現象,賣的是人氣,不論你是因為什么事件紅了,不會唱歌也可以出唱片。雞排、豆花樣樣來,真的殺很大,歌壇真是“天黑黑”。
現在很多人提到韓流,這真的是我們從事音樂行業的人要好好檢討的事,為什么他們偶像歌手的歌在臺灣就算上了年紀的人都能哼上幾句,一位中年大叔可以唱到全世界幾乎都認識他,因為他們把音樂當工業在做,歌手的訓練樣樣扎實,聲音舞蹈當作功夫在練,每一個能出道的藝人沒有訓練個三到五年是不可能有這樣成績的。
反觀我們,本來是東南亞的流行歌曲重鎮,怎么會能流行的歌曲越來越少?試問,今年你最愛的一首臺灣歌手的歌曲是什么?或許就有答案。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