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生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分析糖類食品對人健康的危害,文章指出,醫療和營養專家相信現代人消耗太多加糖飲料是導致肥胖的首要嫌疑,“糖毒”如酗酒煙癮一樣,不容忽視。
社論摘編如下:
肥胖曾是富裕象征,肥胖女人過去象征生殖能力,而被膜拜,即使今日,全球許多原住民社區也有偏愛肥胖的文化,而老一輩對待孫子也偏愛肥嘟嘟,反映出相當長的人類演化是處于饑餓和缺乏的環境,而對食物的渴望和傳宗接代的性欲一樣強烈,尤其偏愛高熱量的脂肪和立即可以轉成能量的含糖食物早就烙印在人類記憶并且銘記在基因當中,不愛糖的小孩絕無僅有。
20世紀以前肥胖人口很少,從19世紀臺灣早期住民的照片,例如馬偕傳教士和日治時期留下的大量臺灣照片,我們幾乎看不到一個胖的臺灣住民,但今天花蓮和臺東居民的體重超重或肥胖比例已經逼近5成,而原住民社區的肥胖比例和美國不相上下,達到6.5成的水準。
肥胖主因是攝取太超過的能量,10年前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天攝取3754卡路里,而在1960年,每人每天不過攝取2200卡,半世紀以來,人們的能量攝取增加了70%,而超高的攝取卡數便導致全球肥胖大流行。而大多數能量增加的來源是糖類,而非脂肪,而糖類消耗又以加糖飲料為最主要來源,而加糖飲料最可怕的是它占了年輕人每日食物攝取能量的25%,而像薯條一般的其他速食來源所占比例也頗驚人。
醫療和營養專家相信現代人消耗太多加糖飲料是導致肥胖的首要嫌疑,而目前的飲食文化又朝向大份量、吃到飽、處處速食店的趨勢,要扭轉肥胖的趨勢何其困難。
糖即是毒的觀念不斷在醞釀中,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的拉斯提教授便是其中的主要推動者,他挑明地宣稱糖對人的禍害和酒精一樣,和尼古丁也沒有不同,但肥胖造成健康災難的金額和規模卻遠比酒精和尼古丁大。令人憂慮的是民眾普遍對酒癮煙癮有戒心,但大多數民眾對糖的禍害卻極無知,而醫療和健康提供者也不例外,因為在醫院里面工作的人員所訂購的餐飲,經常可以看到含糖飲料和油炸食物,醫護人員的戒心如此不足,徨論一般民眾?
已故的毒物專家林杰梁醫師生前和死后的臉書便發出糖即是毒的號角,可惜斯人已逝,活著的其他專家和醫師恐怕難有他的見解和影響力。
現代人明了酗酒造成肝病、肝硬化,煙癮造成肺氣腫和肺癌,但人們普遍沒有糖癮的念頭,更談不上糖即是毒的概念。事實上,我們每天的食物里面都被廚師和制造商摻進了許多糖而不察覺,我們活像沒什么大腦的昆蟲一樣掉落糖的陷阱而不自知,無法自拔,而長期的代價便是受損的健康,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睡眠呼吸中止、中風、膽囊病、肝病、骨關節疼痛、不孕、子宮內膜癌、大腸癌、乳腺癌、血栓、傷口愈合不良、高血脂、動脈硬化。
臺灣已經步入肥胖之林,肥胖的這一代會發現他們的平均壽命極可能是歷史上首度比他們父母輩縮短的一代!健康和教育當局必須公布真相、拿出真正有效的對策,教育民眾含糖食物已經不問我們是否喜歡不喜歡,被偽裝、隱瞞,用在各種食品當中,而毒害健康的代價已經昂貴地呈現在健保負擔上,而且肥胖不再是富裕的象征,它所造成的痛苦、尤其是老年的隔離、窮困和寂寞正在擴散當中。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