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疾病管制局”艾滋病毒感染通報結果顯示,去年在29歲以下的族群新增近2000例,其中大部分屬同性戀男性感染者。臺灣《聯合報》19日刊載評論指出,此趨勢是一大警訊。日前島內相關部門達成共識,針對以年輕男同性戀族群為主的新趨勢,當局及民眾必須嚴肅以對,要像核四事件一樣,民眾一起參與方能成功,否則下一代的健康及臺灣財政將受到空前挑戰。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疾病管制局”的艾滋病毒感染通報已連續3年出現年輕族群呈大幅增加,去年在29歲以下的族群新增近2000例,其中大部分屬同性戀男性感染者,達1500多例。對島內艾滋病的防治,此一趨勢確是一大警訊,對中學生以上的下一代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當局有必要成立項目,增加預算,從醫療、教育、網絡及心理與社工多管齊下加強防治。
如果依照過去3年增加的趨勢去推估,臺灣未來每年新通報案件會以50%比率增加,每年新增3000例個案,以艾滋病感染每個案例的醫藥費用30萬元(新臺幣,下同)估算,將增加當局每年近10億的公務預算,除了人權考慮外,將構成當局財政嚴重負擔,累計舊個案費用,未來每年將達百億元。
臺灣艾滋病感染模式由早期的異性性行為感染,到了2004年起藥物使用(毒癮)者曾連續多年大幅增加達每年3000例,但在“疾管局”正確有效的政策,包括提供針筒、教育及美沙酮的替代海洛因等措施,以及與“法務部”合作下,成功地在2008年控制下來。但很可惜地,2009年起在網絡泛濫下,青少年族群受害者開始增加,我們年輕的下一代正在受到艾滋病的無情侵犯。
3月16日在“衛生研究院”與“疾病管制局”及成大醫學院聯合舉行的國際年輕族群艾滋病感染的論壇中,島內專家學者、社工團體及防疫單位已經達成共識,針對以年輕男同性戀族群為主的新趨勢,當局及民眾必須嚴肅以對,提出新的觀念及新的生物醫療藥物來提供同性戀族群。
尤其是中小學學生性教育、對同性戀性向的正確觀念改變,網絡的咨詢及教育應有系統的落實。社會大眾必須正向地接受同性戀族群的權益,由他們的觀點出發去制訂防治政策方能成功。目前已有口服、針劑、肛門殺菌劑及抗體藥物可以提供高危險群事前及事后的艾滋病毒預防感染,已證實可減少50%的感染。
面對下一階段來勢洶洶的年輕下一代艾滋病感染,臺灣真的要像核四事件一樣,民眾一起參與方能成功,否則下一代的健康及臺灣財政將受到空前挑戰。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