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1歲的許淑凈在奧運女子舉重項目中奪銀,為中華臺北隊在倫敦奧運摘下第一面獎牌,臺媒紛紛報道熱議。
臺灣《聯合報》31日發表評論說,奧運開幕第2天,中華臺北隊在獎牌排行榜上名列21,靠的是許淑凈的一面銀牌。這位云林侖背來的女孩,神勇一舉奪銀,讓全村為她放鞭炮。
評論說,舉重可能是最缺乏娛樂趣味的運動之一,整個過程就是獨自站在原地不斷重復那幾個簡單的動作,不斷地挑戰自己的身體和意志。除非有過人的毅力,玩不起這游戲。許淑凈中學時放棄籃球改練舉重,連父親都不舍,怕她長不高。但許淑凈在學校偷偷練,不惜和家里冷戰,也要舉得更挺、更重;最后,讓老爸變成了她的粉絲。
評論還說,像許淑凈這樣,對舉重一往情深,將自己的青春熱情灌注在那根沉重的杠鈴上,誰敢說年輕世代是草莓族?許淑凈還透露自己賽前“不剪指甲”的秘密,為的是抓住杠鈴時,指甲可以插進肉掌中,把杠鈴扣得更緊。這種肉身拚搏的耐力,說明女力士的力氣不是天生或藏在頭發里,而是苦練出來的。
評論最后說無獨有偶,4年前的北京奧運,中華臺北隊第一位奪牌也是一位舉重女將,銅牌的陳葦綾。為了舉重,陳葦綾練得一身是傷,膝蓋更因軟骨三度破裂開刀,在今年初的奧運選拔中未能入選,黯然引退。苦練的路是寂寞的,但能站在奧運會顛峰接受世人喝采,那是無可換取的榮耀。
同一時間,臺灣《聯合報》刊載短評指出,認真的女人最美。許淑凈為了訓練舉重,歷經家庭革命和磨練,風光的背面,是無止盡的寂寞和堅忍;銀牌的榮耀,隱含粗腿繭手的酸楚。長久的辛苦鍛煉,對照得獎的歡欣喜悅,讓人不禁笑中帶淚。十年磨劍只為今朝,潛沉總有出頭之日;只有點滴累積實力,方能一朝名揚四海。許淑凈為中華臺北隊爭取到最高榮譽,優異的表現,令人激賞又感動,這世界級的水平,大家豈能吝嗇掌聲?
臺灣媒體關注許淑凈的同時也把目光放大,評論倫敦奧運會舉重賽場的熱烈場面:原來舉重可以這么玩。
評論說,這次在奧運舉重場上,看到那么多英國觀眾為選手加油,現場兩、三千人的座位幾乎全滿。比賽場上雖沒有地主英國的選手,但英國人還是擠爆現場,加油聲不斷;那種熱烈氣氛,令人難以想象。尤其,這并不是讓人熱血賁張的職業拳擊大賽,而是比賽過程非常無聊的舉重比賽。
評論還說,英國卻巧費心思把奧運舉重賽辦得像一場秀,請來主持人搭配燈光、音響、大屏幕,現場采訪觀眾,介紹參賽選手、轉播比賽進行,并解說舉重規則。把比賽做得像職業運動節目,怎么會不吸引人?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