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飛飛病逝香港,臺灣民眾不但震驚哀傷,還覺得萬分地舍不得。臺灣《聯合晚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她選擇低調遲發死訊的方式,讓民眾感受到她自我節制、體貼他人的心意,令人疼惜和敬重。社論直言:眾人向鳳飛飛致敬,思念那個逝去的年代,或可順便想一想,如何從她以身示范的“自重”的這堂課里,重拾做人的價值。
社論摘編如下:
鳳飛飛病逝香港,臺灣民眾不但震驚哀傷,還覺得萬分地舍不得。尤其她選擇低調遲發死訊的方式,不管是不是流行樂的歌迷,不管是不是鳳飛飛的粉絲,都感受到她自我節制、體貼他人的心意,格外令人疼惜和敬重。一位遠嫁他鄉多年的女藝人,生前傳下那么多好聽的歌曲,還以自己的身后事樹立起一個典范,真是了不起!
民眾得知鳳飛飛死訊之后的這短短時間里,很多人被翻攪起巨大的情緒,個人有個人對鳳飛飛歌曲的偏好和回憶,而社會集體還有一種對當初那個“純真年代”的思念和傷逝之感。鳳飛飛樸實的造型和歌聲獨樹一幟,稱得上是“國民歌后”,就算在演藝生涯巔峰之時,也始終沒有脫掉那一點點“土味”。
現在回想起來,尤其和當今演藝圈光怪陸離的現象對比起來,才更凸顯出:鳳飛飛的“土味”,是她自己質樸性格的反映,也顯示出當初純真社會的底蘊。曾經臺灣社會基本的價值觀,不管一個人學歷高低與否,聲勢顯赫與否,財富多寡與否,至少維持一個人之為人的素質底線:要誠實,講信用,有情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總之都在“自重”的基礎上做人。現在想想,鳳飛飛之所以聲譽不墜,實在是因她把這個做人的素質穩穩維持到人生的最終。
如今我們傷逝,不僅是鳳飛飛的歌聲成絕響,那個年代的價值觀也點滴流失了。不要說最近喧嘩的Ma幫事件不值一提了,早在那之前,資深藝人方芳就說過,“以前我們要有本事才能生存,重點是‘會不會’,但現在不會沒關系,‘敢不敢’最重要”。而推波助瀾此一風氣的,不只是方芳譏笑的“沒嗓子的當歌星,沒表情的當演員”而已,新聞報道和評論節目里爭扮李春姬(朝鮮中央電視臺著名新聞主播)的豈在少數?以此對比,鳳飛飛之隱瞞自己的病情甚至死訊,“反嘩眾取寵”到這種地步,留下的不僅是一典范,更可謂一傳奇了。
眾人向鳳飛飛致敬,思念那個逝去的年代,或可順便想一想,如何從她以身示范的“自重”的這堂課里,重拾做人的價值。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