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十天由全國臺聯及各地臺聯所舉辦的全國臺聯臺胞千人夏令營在歡笑聲與不舍聲中畫下完美的句點。香港中評社18日刊文表示,兩岸學術文化交流是拉近兩岸認知與距離的推手,更是溝通兩岸青年情感的橋梁。
全文內容如下:
此次共計千人參加,在主辦單位熱情邀約、精心規(guī)劃與細心安排下,使參加的臺灣學子,在知識面及情感面上,都有所精進,更重要的是,來自臺灣的青年,都長了見識,看看大陸,想想臺灣,內心想必是百感交集。景色依舊美好,可貴的是身邊的人,不同的人陪伴會有不同的感受,在熱心志愿者的導引下,使兩岸青年感情更加緊密,雖然活動結束,但相互間的約定卻從未間斷,聲聲的謝聲及祝福聲從未停過,更深刻的體驗是兩岸青年正在共享中華文化的洗禮,傳承文化與增進彼此間的情感,大家都是炎黃子孫。
隨著兩岸文教交流的日益勃興與熱絡,兩岸青年交流的管道日漸增多,學子間的交流,便成為兩岸間聯絡感情、加深了解、增強互信基礎之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更是增加兩岸未來交往扎扎實實的硬功夫。兩岸學術文化交流是拉近兩岸認知與距離的推手,更是溝通兩岸青年情感的橋梁。臺灣方面自從國民黨連戰(zhàn)主席、吳伯雄主席、親民黨宋楚瑜主席及新黨郁慕明主席相繼到大陸進行破冰之旅,打下堅實的根基,確定了兩岸善意交流的發(fā)展方向,一來推進兩岸經貿合作更加密切;二來借由各項交流活動而有利于兩岸善意發(fā)展;三來展望未來寄希望于未來新世代,能夠在中華民族的共識下,共創(chuàng)互利雙贏。
這次的千人夏令營筆者認為有幾項重要的意義:1增進臺灣學子對大陸的了解2.培養(yǎng)兩岸青年情感交流,使兩岸年輕人都能相知相助3.借由最單純的青年交流,使兩岸未來更能和平發(fā)展,形塑兩岸文化共同體。此外,這次的夏令營起到了三個作用:1.增進青年間的了解2.加深青年間的情感3.增加兩岸青年們對于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的共識。
此次前往北京及廈門兩地參訪交流,北京這座充滿歷史風味的古都,兼具古典與現代特色的城市,有著豐富的文化與自然風光,紫禁城的恢弘、居庸關的迭翠、頤和園的秀麗、鳥巢的壯觀、功夫傳奇的令人驚嘆,再再說明雖然天氣炙熱,但營員的熱情不減,人民大學的志愿者展現出人民、人本及人文的理念,表現出最好的一面,體現出文化面、熱情面的特色,在專業(yè)的解說與耐心的陪伴下,抓緊了每一位來自臺灣青年的心,雙方互動密切,情感更是水乳交融。
這次的活動中,有太多令人感動的人事物,兩岸青年共同上了幾堂歷史課、地理課及情感交流課,收獲頗多;聲聲的歌聲中,融化了大家內心中的壁壘,大家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齡,不同學校,不同成長背景,在情與理的交融中,在歡笑聲與感激聲中,兩岸青年共同譜完這次活動的樂曲,幾天的活動,言有盡而意無窮,更是一股滿足與不舍的心情交錯在內心中。
有時候在想,每個人的力量是如此的微弱,究竟能做些什么?在兩岸交流中能夠發(fā)揮什么作用,貢獻些什么力量,其實想清楚了,便是每個人都盡自己的力量,發(fā)揮自身有限的影響力,一點一滴,用心來維護,用力來做事,維系兩岸間和平發(fā)展,能夠換位思考,相互理解體諒,有時候大人想不透的問題,從孩子的身上及笑容中得到了解答,青年交流雖然成效慢,但卻是長遠且具深遠意義的交流工作,試想當兩岸青年彼此都能相互理解,學習對方的優(yōu)點,那么中華民族的未來才有希望。
總之,交往是一門學問,更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群共同體之間溝通、相互作用、彼此了解的基本途徑。此次活動充分扮演交往的角色,借由相互了解、理解和溝通,將兩岸間最不具敏感性的青年交往,充分發(fā)揮應有的善意功能,將中華文化傳承下去,職是之故,長此以往,兩岸和平發(fā)展及善意交流將更形鞏固,大家都在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的共識下,積極推展各項活動,盡管這次的活動有再多的不舍,相信隔絕不斷的是中華文化及青年間的情感,未來定能確保兩岸和平發(fā)展。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