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歌、看老電影、辦老玩具展……一股濃濃的懷舊思緒,目前正在全臺蔓延。如同“借昨日酒澆今日愁”,島內民眾似乎盡力想把對現實的諸般失望與無奈,化作對逝水流年的淡淡追憶。不久前,一場名為“民歌列車”的經典老歌系列演唱會在臺北、臺中等地巡演,場場吸引數千觀眾在歌聲中重溫曾經的歡樂與感動。“出塞”、“蘭花草”、“龍的傳人”、“橄欖樹”……一曲曲清新而熟悉的旋律,讓伴著這些民歌成長的中年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記憶中那段社會發展、人民充滿夢想的年代。
在臺灣,這種“懷舊風”近來格外濃厚。從去年下半年起,各種不同形式的老歌演唱會接連獲得民眾的熱烈歡迎:匯集甄妮、費玉清等歌手的“風華再現”演唱會,蔡琴的“情盡夜上海”演唱會,以及“梁祝四十”音樂劇等,都引起相當轟動。多家唱片公司借此發行了老歌唱片,電臺還推出“百首經典歌曲票選活動”,參加投票者十分踴躍。
文藝作品往往是一個時代的反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值臺灣經濟騰飛、社會蓬勃發展的時期,臺灣人對往昔歲月的留戀,自然體現在對當時音樂和影視作品的“舊情復炙”中。
在這股難以自禁的懷舊風潮中,老電影和黃梅調也漸成人們的“新寵”。島內一家影視公司近日推出一個老片回顧展,影片包括《梁山伯與祝英臺》、《江山美人》、《少林三十六房》等,受到意想不到的歡迎。許多年輕人爭相買票孝敬父母,不少買不到票的老影迷甚至“愿意站著看”。趁著這股“老片熱”帶來的商機,島內多家影視商已計劃在5年內發行700多部老片光盤,數量將超過一向紅火的好萊塢大片。
懷舊思緒已緩緩流淌到生活的各個層面。眼下,除了老歌老片之外,一批懷舊的臺灣人還把注意力轉移到玩具上。臺北近期舉辦了一場名為“當我們與玩具在一起,快樂無比”的上世紀六十年代臺灣生活用品暨玩具展。展覽中,臺灣產的第一臺帶拉門全晶體彩色電視、古董電扇以及彈弓、毽子、萬花筒……一件件蘊藏著難忘故事的玩具和商品,讓渴望尋回美好記憶的人們流連不已。
據了解,目前懷有濃厚戀舊情結的大多是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有學者分析認為,這批人經歷了當年臺灣的百業勃興,也看到了當今社會的諸般亂象以及景氣低迷,于是產生“昨是今非”的感情反射,進而憑借“和往事干杯”的懷舊憶昔,紓解現實的苦悶和迷茫,是一種在特殊背景下產生的社會心理現象。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