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臺灣經濟研究院中國產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福成的文章分析臺灣參與“一帶一路”的重要性與意義。作者認為,臺灣擁有產業技術實力的營建、運輸、資通訊和網絡等相關企業可以在投入“一帶一路”建設過程攫取商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獲得更大的金融效益。無庸置疑的,這將是臺灣經濟“翻轉”的大好機會。
全文摘編如下:
關于“一帶一路”,大陸方面已表示,歡迎臺灣以適當名義加入亞投行,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但因臺灣仍有不少反對聲音,認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都是大陸的對外政經發展戰略,臺灣沒必要隨之起舞,加上2016選舉這段期間凡涉及兩岸的議題盡管是對臺灣有利,也都容易被扭曲、染紅,更遑論能夠理性討論。
長期來臺灣在參與亞洲區域整合的道路上一直顛簸不前,而今面對旨在推進亞歐兩洲互聯互通的“一帶一路”登場,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另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則是有巨大經濟發展潛力的廣大腹地國家,臺灣理應有一番新思維來應對外部新形勢的巨大變動。
尤其“一帶一路”將針對沿線60幾國和地區展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合作,以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最后構筑成以大陸為首的“新雁行模式”。這之間必然牽動現有的兩岸經貿投資關系和東亞分工格局,因此島內產業界對“一帶一路”可能帶來的影響必須嚴陣以待。
稍早前由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陸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文件,已明確列出“為臺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做出妥善安排”,大陸表示,歡迎臺灣以適當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當然這必須是以遵守“九二共識”為前提。
臺灣悶經濟已持續一段日子,卻遲遲找不到出路。臺灣擁有產業技術實力的營建、運輸、資通訊和網絡等相關企業可以在投入“一帶一路”建設過程攫取商機,資金雄厚的金融業更可藉由亞投行采取的公私部門伙伴關系(PPP)資金配合之融資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獲得更大的金融效益。無庸置疑的,這將是臺灣經濟“翻轉”的大好機會。(吳福成 作者系臺灣經濟研究院中國產經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