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金門日報》12日社論表示:近期有兩則關于“小三通”的新聞引起關注。一是,首見大陸籍詐騙集團成員跨海至金門犯案落網;福建省24歲男子何某利用“小三通”模式,以觀光名義抵達金門,負責收取臺灣車手用快遞寄至金門的現金贓款包裹,再循原路帶回大陸交給詐騙集團瓜分。二是,“小三通”貨運中轉曾是兩岸貨運便捷管道,近來大陸嚴查“小三通”貿易走私,導致不少商品“卡關”,許多廠商紛紛轉單,讓金門“小三通”貨運相關業者遭沖擊,甚至倒閉或裁員。
“小三通”昌隆的原因系立足于兩岸政策的“先行先試”,所謂的半日生活圈、小額貿易、兩岸快遞,或多或少都立基于兩岸和平紅利下的政策利多。但在政策優惠的同時,困擾也同步存在。以這起新型態詐騙案為例,為取信被害人,并免惡行曝光,其作業連動了兩岸三地,更藉由“小三通”的簡便通關,將贓款快速的攜出離境,此種另類的兩岸“簡便金流”或要令多數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卻真實的影響我們的生活。而現在處于“卡關”狀態的“小三通”兩岸快遞,則又是另一起利用“簡便物流”漏洞的案例。
俗稱的“小三通”兩岸快遞源起于小額貿易,在“小三通”開放初始,臺灣方銳意要將小額貿易除罪化,沒想到“陸貨一條街”風光不了多久,就被挑貨的消費者打敗,反是陸方十萬元美金以下的小額貿易進口,為金廈貿易榮景注入了新的活水。往昔的金門兩岸快遞,都采簡易通關隨機抽查,不僅快速通關,稅率也較優惠,即使接近完成的成品也可以零件稅率申報,早上出貨,中午前可運到彼岸,深受臺商歡迎,F在,大陸正在推福建自貿區,所有港口都采正規海關作業,而且福建原本有六個港口開放“小三通”,現在只剩一個,導致貨運中斷,時間也拉長,更取消優惠,很多貨物因此不走“小三通”。以往一個月有超過千件的報關申請,現在不到一百件,“小三通”貨運受阻,讓靠這行吃飯的行業哀鴻遍野,首當其沖的就是船運公司、碼頭工、吊車、堆高機業者等,報關行是間接受害者。事實上,大陸并未切斷“小三通”貨運,只是嚴格落實“依法行政”而已,過往以多報少的現象都行不通了,一旦發現有漏報,還會整船扣留,更不要提稍早傳聞的有不肖業者趁“小三通”的簡便措施夾帶毒品槍械被查獲的情事了;或許,短期損失是必然的,但長遠看未必便是不利的發展。
平情而論,經常關注于小三通出入人數是否再創新高,反是輕忽了物流、金流、資訊流在其間的經濟規模與利益。當然,賺錢的生意大多數人會悶著頭干,真“卡關”了,再來找新的出路;但站在兩岸交流的高度上看,我們似應要有更開闊的格局、更好的視野來看待兩岸交流的正向發展,而不是著墨于防缺補漏、畫地自限。要訴求兩岸交流的正向發展,我們以為,首先要導正心態、審己度人。一直以來,兩岸經貿交流都立基于陸方的讓利,以及廣袤的市場規模,我們也一直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殊不知一味的“讓利”不足久恃,開誠布公的協商、審度己優的“互利”才能長久。
文章最后說,總之,“小三通”金流的“另辟蹊徑”、物流的“依法卡關”或給了我們如下的警訊:“機會,已經敲過了一次門;而我們卻還沒確定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