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自2008年6月兩岸兩會恢復事務性協商以來,大陸方面常常對臺灣方面做出讓步和讓利,大陸在兩岸經合方面不斷展現善意,出臺了許多單方面的惠臺措施,臺灣對大陸開放和讓步較少。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讓交流合作互利雙贏。期盼臺灣方面能展現互利開放的誠意和勇氣,推動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評論摘編如下:
第六屆海峽論壇最近在福建圓滿落幕。這幾年來海峽論壇不僅是兩岸基層民眾交流、聯誼的最大盛會,還被視為大陸發布惠臺政策的重要平臺,累計發布118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為兩岸基層帶來了切切實實的生活便利和經濟效益。這一屆海峽論壇雖然也發布了促進兩岸交流的措施,但沒有像往屆那樣召開記者會統一宣布,而是通過嘉賓發言等方式。
其實,惠臺政策并不只局限于一時一地的具體措施,還可以是方向和原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第六屆海峽論壇大會時強調,我們將繼續堅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繼續推動對臺灣民眾有利的務實舉措,同時廣泛聽取臺灣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深入了解臺灣民眾的現實需求,不斷擴大兩岸交流合作的參與面和受益面。可見,大陸方面制訂為臺灣同胞謀福利的政策不會變。
從這一屆海峽論壇來看,大陸對臺政策不僅有數量,更重質量,更重雙贏互利。這可謂此次海峽論壇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方面發出的明確信號,也讓外界看到大陸構建更加和諧互利的兩岸關系的決心。
自2008年6月兩岸兩會恢復事務性協商以來,大陸方面常常對臺灣方面做出讓步和讓利,尤其在簽署兩岸經濟框架合作協議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時,大陸對臺灣開放和讓步較多,臺灣對大陸開放和讓步較少。這主要是因為臺灣方面常以“大陸經濟規模大,臺灣經濟規模小”為由要求大陸讓步,而大陸方面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精神,充分理解臺灣的處境與經濟困難,在兩岸經合方面不斷展現善意,出臺了許多單方面的惠臺措施。
不過從長期來看,單方讓利方式將使一方失去開展合作交流的動力,其自身能夠獲得的經濟發展資源要素與自身市場的競爭程度都會受限,而受惠于雙方經濟交流紅利的群體也相當有限。例如,臺資在大陸享受不少優惠政策,但陸資在臺灣卻是寸步難行,致使陸資未能充分發揮刺激島內經濟的優勢。又如,在服務業市場開放上,大陸對臺灣的開放項目較多,但服貿協議至今仍被擱置在島內立院無法實施,致使有志于登陸打拼的臺灣服務業者錯失商機。此外,大陸經濟經過持續高度發展,目前也進入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兩岸產業分工不再是以前陸企為臺企做下游的從屬模式了,而是處于平等競爭的局面。所以,在考慮大陸企業利益的情況下,大陸方面也不可能長期單方面向臺灣讓步。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岸經濟交流合作要持續發展,就必須讓交流合作互利雙贏。期盼臺灣方面能展現互利開放的誠意和勇氣,推動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