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島內“獨派”和綠營支持者來說,美國“挺臺”似乎是難得的歷史機遇,所謂的“臺美建交”“臺灣獨立”美夢實現機會也很大。臺灣《旺報》指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與臺灣的關系日益“臺面化”,然而背后的動機遠非“挺臺”或“抗中”兩個字那么簡單。
《旺報》指出,現在的臺海情勢與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實力對比,正在逼近一個“臨近點”。也就是說,在未來某個時間點、某種條件下,中國大陸、臺灣與美國中的任何一方只要輕輕一點,就會同時出現大陸“強制性統一”與美國“棄臺論成真”的“共伴效應”,從而徹底改變兩岸關系的現有格局。
臺海出現“共伴效應”的臨界點,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中美在臺海周邊的“硬實力”即軍事實力平起平坐,雙方不再有摧毀或遏制對方的能力。第二,大陸內部快速進入全面戰時動員體系,且其經濟仍能在戰時狀態下維持一定效率運轉;第三,臺灣內部或臺海周邊出現讓大陸不得不“強制性統一”的誘因或導火索。如果將上述條件逐一對照當下的兩岸及國際情勢,臺海逼近“臨界點”絕非危言聳聽。
首先,以2016年以來大陸對臺軍事訓練常態化、實戰化為標志,大陸軍事能力已經今非昔比。尤其是今年以來,中美一次次近距離軍事博弈,與其說是“秀肌肉”,不如說是“壓力測試”,美國人不是莽夫,更不是傻子,想必美國在一次又一次的“壓力測試”中,完全能感受到大陸的硬實力。
其次,過去無論是臺灣還是美國戰略界,都曾討論認定大陸“武統”臺灣的成本過高。然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大陸的應急調度能力、動員效率以及戰時管理強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也是最切身的問題。中美在臺海“拔河賽”已經到了最緊繃的時刻,臺灣只要輕輕用力,就可能讓局勢徹底明朗化。過去美國常常以兩岸關系的“調停者”和“平衡者”自居,一旦認為臺灣地區的執政者靠向大陸,就明里暗里“抓回來”。反之,一旦認為臺灣對抗大陸過了火,就立即扣上“麻煩制造者”的帽子,迫其乖乖就范。然而,從2016年開始,美國對臺灣的“示好”和過去大相徑庭,對民進黨當局幾乎是“連拉帶拽”。為什么?當然是中美在臺海硬實力接近逆轉,美國以前那一套玩不下去了,這才不得不拉緊臺灣!
美國學界一直有“棄臺論”的說法,很多人認為這是紙上談兵或脫離現實。其實不然。對美國來說,“棄臺”和不斷加碼支持臺灣并不矛盾,因為“是否棄臺”只是在某種極端情勢下的一個決定、一個念頭而已。同理,大陸下決心啟動“強制性統一”的那一天,就可能是美國“棄臺論”付諸實踐的那一天。
如何面對后疫情時代的臺海局勢和兩岸關系,民進黨當局需要深思熟慮,每一個臺灣人也都要想清楚。(編輯:張亞靜)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