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2月11日發表評論《棄“九二共識”?國民黨不能病急亂投醫》,評論指出,島內“大選”過后,中國國民黨內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聲音。有人說要對大陸強硬,不排除中斷“三通”,有人說要放棄“九二共識”建立“反統一”論述。國民黨內的少部分人似乎認為,國民黨是輸在“不夠綠”。奇談怪論,令人驚詫。這些人該動腦想想,假如國民黨變成“翻版民進黨”,還有競爭優勢嗎,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2018年底,韓國瑜高喊“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臺獨’比梅毒還可怕”,帶動“韓流”席卷南臺灣,高票拿下綠營執政20年的高雄市。此次“大選”,韓國瑜不再大方宣揚“九二共識”,國民黨兩岸論述向內收縮,被外界譏為對民進黨“拿香跟著拜”,結果在高雄只拿到61萬票,比高雄市長選舉的89萬票整整少了28萬票。
兩相對比,堅持“九二共識”得高票,對綠營“拿香跟著拜”丟了票,一目了然。國民黨部分人是如何得出相反結論的,令人費解。究其原因,大概是因為民進黨喪心病狂地反“一國兩制”、反“九二共識”,推“反滲透法”,對藍營支持者大加恐嚇威脅與迫害,令部分意志軟弱的國民黨人士產生錯覺,甚或如“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般對施害者產生了認同和崇拜,進而認為必須要以對手為師吧?
自馬英九2008年勝選以來,“九二共識”一直是國民黨的制勝法寶,能夠處理好兩岸關系是中國國民黨區別于民進黨的最大特色和核心優勢。然而,國民黨內一些人對此懵懵懂懂,佛在心頭卻向外浪求,老想做點明珠暗投、棄明投暗的傻事。
2014年“九合一”選舉大敗之后,國民黨檢討敗因時就分成兩派,一派主張旗幟鮮明堅守黨心黨魂,另一派認為應趨向中間向民進黨靠攏,結果是中間派占了上風,“中國國民黨”變“臺灣國民黨”的聲音一時甚囂塵上。此后國民黨聲勢一路低迷,直到出了個“非主流”的韓國瑜,以另類方式帶動國民黨狂勝2018年“九合一”選舉。之后,國民黨各路人馬以為“機會來了”,紛紛出來“卡位”,內斗再度升級。而韓國瑜在“大選”中也沒了放手一搏的氣勢,在兩岸議題上未能主動出擊,反露避戰之怯態,終致飲恨。
國民黨敗因很多,比如內斗內行、外斗外行,比如在位時未能及時修改課綱而致“去中國化”教育泛濫成災,比如民進黨手握行政資源,又如香港修例風波讓民進黨有機可乘等等。但無論怎么檢討,都不該得出國民黨之敗跟堅持“九二共識”有關的結論。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是兩岸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礎。國民黨要是拋棄“九二共識”,將置兩岸關系于何地,置藍營支持者于何地,置兩岸民眾尤其是臺灣民眾福祉于何地?在臺灣的政治生態下,政黨爭取勝選固然無可厚非,但為了選票難道就可以置公理、正義、是非、民族大義于不顧嗎?如果“臺獨”能換選票,難道國民黨也要去奉行“臺獨”?
更何況,國民黨一些人認為變“綠”才是出路,根本是開錯藥方拿錯藥,錯拿毒藥當解藥。國民黨若棄守“九二共識”,自身就沒有了守護兩岸和平的價值,丟掉了自孫中山時代傳承而來的黨魂,失去了制衡民進黨的作用。若中國國民黨不再是中國國民黨,而成了民進黨的“東施效顰版”,臺灣要這樣的政黨何用?
針對這種跟著綠營指揮棒走和舉旗投降的論調,國民黨內有識之士已發出嚴厲批評和警告。誠如臺灣學者趙春山所指出的,某些人的說法是“因噎廢食”,“不應該把攸關兩岸全民的權益,拿來作為政治上討價還價的籌碼”。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國民黨不可因一時失敗而憂懷喪志,唯有堅守正確理念和價值,才是救亡圖存的正道和王道。與此同時,國民黨要保有長遠的眼光,看到“賊吃肉”也要看得到“賊挨打”。畢竟,以民進黨的倒行逆施,雖暫逞一時之快,露出馬腳和付出代價也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