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勝選連任后,臺灣《中國時報》指出,選舉結果雖然要尊重,但我們對臺灣經濟的未來感到無比憂心,庶民的未來將可能更艱辛。島內懵懂的年輕人或許無心理解,也不在意經濟,但他們終究要面對前途與生活的壓力,我們還是必須提出警訊,盡可能讓他們了解,也必須讓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認清未來無法回避的橫逆。
首先,國際經濟結構的變化,讓臺灣經濟受到嚴重侵蝕,臺灣出口年均增長從10到15年前的10%劇降到2%。若兩岸關系惡化,特別是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生效后,臺灣經濟幾乎可以確定會出現負增長。
除缺乏貿易協議造成眾多產業出口受限,無力突破經濟停滯的問題以外,臺灣還面臨少子化、老齡化、所得分配惡化、稅收無力提高、社福支出攀升、勞健保虧損、創業失敗率高、薪資待遇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外來投資減少、能源供給青黃不接等諸多問題。
然而面對這些問題,一直以來,蔡當局的解決方案卻多半是權宜性的短期方案,少見能長治久安的擘畫。此番勝選,可能讓蔡當局誤以為之前的財經政策受到肯定,這有可能引起未來四年經濟問題惡化,讓臺灣步入更險峻的狀態,令人無法樂觀。
“庶民經濟”與庶民的生活是另一個難題。韓國瑜雖然落選,但他提出的政見仍值得蔡當局重視。臺灣產業發展不均衡,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和中低階服務業競爭力不足,需要執政當局更多協助,以免造成社會問題。蔡當局若能采用其精華,可以展現胸襟并精進政策,有助于解決產業失衡和所得不均問題。
蔡當局如果繼續一意孤行,不采取切實有效的舉措,未來4年臺灣經濟必然是條下坡路,無論是個人還是蔡英文和民進黨,都只能咬緊牙關、臨淵履薄。(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