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初選民調結果出爐,臺當局現任領導人蔡英文勝過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將代表民進黨參與2020年的臺灣領導人大選。。
臺灣《聯合報》14日發表評論文章說,去年五月,有采訪者問蔡英文:陳水扁是第二個李登輝,你是第三個嗎?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蔡英文贏得民進黨內初選。她能否贏得大選?若當選,她將如何借連任建立她的歷史定位?
她會不會是第二個陳水扁?會不會是第三個李登輝?
李登輝領導“修憲”以致“毀憲”,自己則由“民主先生”登場,下臺后成了“臺獨靠行者”。陳水扁以“四不一沒有”為起手式,最后落到“一邊一國”的“麻煩制造者”。不過,陳水扁由于一直處在“朝小野大”的局面,在國民黨占“立法院”多數席位的情況下,雖常有“太平洋沒加蓋”之類的干話,但在法制層面的破壞尚屬有限。
蔡英文不一樣。她擁有“立法院”多數,對民主法治的全面摧殘可謂皆甚于李、扁。且她在口頭上的“臺獨”氣味雖不如李、扁,但在“去中華民國化”及“去中國化”的實際操作上卻遠逾李、扁。
面對大選,蔡英文應向自己及人民交代的:一、對于民主法治,是否仍要這樣摧殘下去?二、對于“臺獨”路線,是否還要這樣操作下去?
民進黨初選,出現了兩個金句:“多數不一定是對的”及“掌握多數的人,不可因對己有利而任意修改已經公告的游戲規則”。
這兩個金句是在告訴蔡英文:在民主法治體制上,即使掌握了多數,亦須遵守“法后之法”(Law behind the law),也就是應謹守人類文明在先驗及經驗中所共同體認的正義原則,不可依恃多數而輾壓霸凌少數。否則,那就是多數的不義,違反了民主與法治。
在歷史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民主選舉出身的德國納粹黨。納粹的“多數”完全違反了“法后之法”。
民進黨初選,賴清德的“箭已射出”,蔡英文卻“將靶移走”,這違背了“法后之法”。
見到蔡英文以這種方法來對付賴清德,民眾始更看清了蔡英文在治理上也一直處在“多數不一定是對的”狀態。民進黨在“立法院”是多數,但“掌握多數的人”通過了多少涉嫌“違憲”或違反“法后之法”的法律案與人事案?
再者,有多少原本應當主持公平正義的臺灣機關,如“NCC”、“中選會”、“促轉會”、“黨產會”、教育主管部門、“環保署”、“農委會”及“監察院”等等,皆遭蔡英文污染插手,成了“東廠”林立。這些“廠公”(東廠分子),連移走靶子都不必,他們是先射了箭再畫靶。如今,蔡英文提名的很多臺灣“大法官”陣容一字排開,也令人心寒齒冷。
民進黨為蔡英文修改初選期程與辦法,還知道不敢依恃多數表決,因為那是丟臉的,不義的。但蔡英文在“立法院”通過的惡劣“法案”與人事案,卻是毫無顧惜地進行強暴表決。
這就是蔡英文一再主張不可否定的“執政的價值”?
心中沒有“法后之法”的蔡英文,較諸李、扁,更接近是民主法治的叛徒。眾目睽睽,絕不是只有賴清德在測量蔡英文“與惡的距離”,也絕不是只有賴清德一個人不服氣。
蔡英文的兩岸操作更是作繭自縛,愈陷愈深。
守護臺灣,守護自由民主,絕不是守護蔡英文,守護民進黨,守護“臺獨”。這場“臺獨”騙局,能不能就在蔡英文的手里終止?
賴清德說,“以臺獨捍衛中華民國”。正好相反,民進黨干的勾當是,“以中華民國來包庇臺獨”。
蔡英文不能再這樣蠻干下去。特朗普給的好處臺灣應當珍惜,但不必以兩岸破裂為代價。中國大陸迄今仍在經貿層面“惠臺”,但若弄到雙方翻臉,大陸改以經貿制裁為手段,如中止ECFA或停減臺灣商品進口大陸,這并非不能想象之事,屆時臺灣恐將承受不起。
其實,在民進黨初選期間,民調顯示綠營內部挺蔡者超過挺賴者,可見,蔡英文不是完全沒有引領民進黨轉型的可能性。蔡英文應透過大選校正其兩岸政策的方向。
畢竟,臺灣面對兩岸問題不可能靠臺灣做美國棋子解決,這是一場與十三億人的博弈。
眼前有幾件事影響蔡英文大選走勢與歷史定位:能否將臺灣從美國貓腳爪及代理人危機拉回來;能否將兩岸重新置于和平競合軌道上;能否將民主法治從“東廠化”拯救回來;能否建立正確能源政策;能否在國際經濟角色上將臺灣朝“自由經濟島”(賴清德主張)推動;能否帶領民進黨轉型。
蔡英文若連任,卻又將“臺獨”騙局遞交下去,這將是她最大的無能、恥辱與不負責任。
蔡英文處境的危疑,及她可能對臺灣造成的傷害,其實皆遠甚于李、扁。
敬告蔡英文:不要變成第二個陳水扁,第三個李登輝!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