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將于6月15日在福建舉辦,本屆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
臺灣“中時電子報”12日發表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評論文章《兩岸社會對話不能斷》。
評論摘編如下:
反對者以為參與海峽論壇的臺灣社會各黨派、團體,已成為大陸的“目標群體”,為統一戰線的結盟伙伴,試圖拉攏泛藍政黨、團體及民眾,從而孤立分化民進黨當局與民眾關系,體現“寄希望于臺當局,更寄希望于臺灣民眾”的政策精神。
支持者則認為,在兩岸欠缺官方第一軌道、官方委托民間機構第二軌道對話模式下,參與第三軌道的兩岸民間社會交流對話平臺,利于兩岸從“社會本位”而非“政府本位”角度思考兩岸政策形成,增進兩岸社會理解、諒解,進而積累善意、建立互信、增進合作。民進黨卻視論壇為大陸的統戰行為,指控其政治意圖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此種說法實有待斟酌。
參與海峽論壇利于擴大臺灣社會話語權。隨著改革開放,大陸民眾社會逐漸萌芽,各種社會團體如雨后春筍般誕生,第三部門及非營利組織逐漸強化其社會治理能力。論壇為臺灣展現對大陸社會各階層、團體發揮制度優勢及經驗示范的機會。
然而,陸委會提出法律手段意圖產生寒蟬效應。日前陸委會禁止個人、團體參加海峽論壇,并呼吁不得違法徑自簽署協議、備忘錄等文書。民進黨采取禁制性作法,遏制臺灣民眾、其他黨派及社會團體對兩岸事務參與。原本進行兩岸城市交流非常積極的高雄、臺中、云林等地方縣市長,紛紛以公務繁忙為由,無法參與。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