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臺灣“立法院”大戰,去年在“九合一”選舉敗選的民進黨云林縣長李進勇,以六十五張同意票被送上“中選會主委”之位。
臺灣《聯合報》30日發表評論說,從形式上看,這項人事是完成了蔡英文“敗選者內閣”的最后一片拼圖;從實質上看,卻對明年的大選埋下“政黨操控”的伏筆。當天“中選會委員”張淑中迅即遞出辭職函,以示不滿;在野黨則痛斥是“史上最無恥人事案”,“中選會”的獨立性遭破壞殆盡。
正為賴清德的挑戰傷神的蔡英文,恐已無心反省李進勇的任命如何為民進黨寫下了一頁反民主惡績。前一天,蔡英文剛提名四位“大法官”人選,其中大半為政治色彩鮮明的人士,有人并曾公開發表偏見言論。這次提名因程序不夠公開,遭質疑“有口袋名單”;最后出爐的名單更被認為顯不恰當,有破壞“大法官”超然中立之虞。
臺灣“大法官”的職責主要在解釋“憲法”,若由黨派鮮明、言行偏頗的人出任,不僅無法理性“釋憲”,更可能扭曲“憲法”甚至“毀憲”。尤其,若這四人的提名均獲通過,蔡英文提名的“大法官”即達十一人,跨過“釋憲”和宣告政黨“違憲”解散所需的三分之二門檻。如此一來,即使無法對“釋憲案”予取予求,也可能掀起許多“憲政”糾紛。
這樣的疑慮,并不是杞人憂天;人們只需看看臺灣“監察院”近期的表現,便知其究竟。蔡英文提名的十一名“監委”去年初加入“監院”運作之后,“監察院”就被裂解為兩半,不時出現“蔡系監委”與“馬系監委”打對臺的局面。當初,蔡英文提名這群“監委”時,宣稱是要強化“監院”“守護人權”與“監督政府”的功能。但實際運作至今一年半,蔡系“監委”不僅不監督蔡當局,反而變成民進黨的護航者,甚至把手伸進“司法”干預個案,幫民進黨“立委”平反出氣。如此一來,“監察院”非僅不是在“守護人權”,而是在“守護特權”。
蔡英文從一上任,即不斷打破臺當局用人的框架,透過“修法”改變行政部門進用政務官及特任官的限制和比例,企圖跳過正常公務體系引進更多綠營人士進入“部會”。當時,她憑恃著初執政的改革光環,確能屢屢得逞,在“內閣部會”廣泛布建自己親信的人馬。然而,隨著執政爭議的擴大,人們發現她的許多作為并不是為了推動臺灣進步,而是為方便民進黨的政治控制乃至權位分配。直到此時,許多部門已經嚴重變形走調,許多臺當局“公部門”幾已淪為民進黨的“私機器”。
最糟糕的現象,發生在許多臺灣“獨立機構”的偏私與傾斜。例如,自命為“東廠”的“促轉會”,把自己當成斗爭清算機構;“中選會”應以獨立辦理選務為職志,卻只看民進黨的臉色行事;“NCC”無法中立維持媒體傳播的市場紀律,此外,若干臺當局行政部門拋卻自身角色撈過界去扮演政治捍衛戰士,例如臺當局“教育部”的“卡管”事件,“農委會”扮演“護吳音寧打韓國瑜”先鋒,這些人還記得自己的本務嗎?
陳水扁在臺灣主政的八年,以貪瀆弊案作收,他把不同來路的臟錢掃進自己口袋。然而,陳水扁的時代并未把“民主”忘得那么徹底,他起碼還任用了諸如唐飛之類的藍軍官員。蔡英文這三年卻是不同形式的惡,雖未貪瀆,卻讓中立、客觀、專業、無私的精神從臺當局部門消失。把錢污進私囊誠屬齷齪,但蔡當局的所作所為不可恨嗎?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