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臺灣地區首部“同性婚姻專法”的通過生效,臺灣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地區。一時間,該消息登上國際輿論場中央,也成為近期臺灣輿論最為火熱的話題,引發大量網民特別是年輕人的關注和廣泛討論。
香港中評社29日針對上述事件發表社論指出,綠營借同婚議題宣揚所謂“國際能見度”“文明優越論”,本質上還是暴露出“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圖謀,并將其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島內青年群體。吹噓“進步價值”掩蓋不了綠營操弄雙重標準,將一個嚴肅的社會議題當做助選工具的政治圖謀。
評論文章摘編如下:
對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來說,同婚議題都是一個需要兼顧歷史傳統與社會現況、保障少數權益與尊重大眾民意、凝聚社會共識與消除各界疑慮的嚴肅政治議程。而主導這一法案的蔡英文當局,將其作為任內重點政績四處吹噓,借同婚合法化宣揚所謂“進步價值”,實際上為了拉抬自身選情,背后政治目的明顯。
首先,吹噓“進步價值”掩蓋不了綠營操弄雙重標準,將一個嚴肅的社會議題當做助選工具的政治圖謀。此次”同婚專法“審議過程中與通過生效后,臺灣社會輿論一直有兩個疑慮:第一,去年11月“反同公投”通過,代表了島內七百多萬民意訴求,而此次的“同婚專法”事實上是以文字游戲的方式繞過了“反同公投”,一向為“公投”大開綠燈的民進黨當局,卻技術性地回避了“公投”結果,其向來標榜的民主精神何在?
第二,此次“同婚專法”通過后興高采烈、為民進黨敲鑼打鼓的所謂“網絡覺青”們,在過去卻是堅決反對“同婚專法”的立場,批評為同婚設立“專法”才是“歧視”。換言之,如今支持“專法”的和曾經反對“專法”的是同一批人,這難道不是典型的政治站隊和雙重標準?
因此,島內有評論指出,明明是蔡當局在消費同婚、需要同婚,最后卻有一群人對蔡當局“感恩戴德”。的確,從“同婚專法”審議表決前后的島內輿情來看,這一過程既非獲得充分的民主協商,更沒有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反而看到了更多“區分敵我”“劃清界限”“制造對立”“撕裂社會”的言行,而這些言行看似是感性訴求,實際上卻是精算過的選舉動員術。
其次,綠營借同婚議題宣揚所謂“國際能見度”“文明優越論”,本質上還是暴露出“去中國化”的“臺獨”分裂圖謀,并將其潛移默化地灌輸給島內青年群體。一方面,該“專法”的通過引發國際輿論普遍反響,“亞洲第一”“臺灣被世界看見”,滿足了部分島內民眾長期以來因兩岸政治問題懸而未決造成的特殊心態,這為民進黨當局吹噓其“軟實力外交”提供了談資,臺當局“外長”吳釗燮更是在個人主頁上借該議題對大陸惡言相向,其恣意跋扈的面目暴露無遺。另一方面,臺灣同婚的合法化也滿足了島內政治勢力有關“民主燈塔”“自由典范”等意識形態上的“親美”需求,并且將臺灣社會根深蒂固的中華文化一概否定,打為“保守落后”的文明,實際上就是“去中國化”甚至“去華化”的策略。
“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遍L期以來,包括綠營在內的島內政治勢力一個重要的“臺獨”拒統策略,就是標榜所謂“進步價值”區隔兩岸關系,無視大陸改革開放與發展成就,從經濟、環保、選舉,到法治、人權、社會福利等等,都被蓄意地政治化為統一的障礙與分裂的藉口。如今,本來是一個值得全社會嚴肅認真討論,在適應歷史文化與社會現狀前提下所推動的“同婚立法”進程,卻被綠營操作為政治斗爭、拒統謀獨的工具,對于這種“進步價值”,各界人士應該擦亮眼睛,看清本質。
綠營吹噓的“進步價值”,其實就是四處兜售的糖衣毒藥。正因為有糖衣,才有了近期蔡英文網絡聲量水漲船高的“盛況”,也正因為是毒藥,才有了臺灣島內各家機構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支持率仍在低位徘徊的結果?梢郧宄吹,兜售這樣的糖衣毒藥,大部分臺灣民眾并不買賬。
[責任編輯:張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