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農產運銷公司連續休市導致菜價崩盤,臺灣“農委會”與臺北市政府不斷互推責任,“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則在外界質疑聲浪中神隱了一周,最后才遲遲現身。臺灣《聯合報》9日法寶社論說,這次菜價暴跌風波,暴露了島內政治人物爭權之勇猛、卸責之狡猾,對于農民權益和供貨責任卻顯不在乎。
1984年5月正式成立的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農),是東南亞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農產公司。是全臺灣最大的農產品、尤其是蔬菜產銷調節平臺。據臺灣《中央網絡報》報道,當初北農總經理的人事任命案,充滿了政治考量與算計。臺灣“農委會”強力推薦由吳音寧接任總經理,即被臺北市政府質疑專業不足。吳音寧與其說是農業專家,不如說是作家,她能擔任北農總經理,完全是民進黨當局強力操作的結果,最后連柯文哲都不得不妥協。
此次臺北果菜批發市場因為春節連續休假多天,結果開市后因蔬菜到貨量暴增而導致價格崩跌,農民損失慘重,一片哀嚎。
值得玩味的是,吳音寧在千呼萬喚下現身時,是在“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的陪同下,共同視察果菜市場。相對的,多日來無法與她聯系上的臺北市副市長兼北農公司董事長陳景峻,則一再指責吳音寧閃躲,并要求她出面承擔責任。當吳音寧聲稱她全程都有向市府報告時,陳景峻則當場駁斥:“哪有?”可見,兩人的關系已勢同水火。
社論指出,試想,一家農產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關系如此不睦,甚至已發生了管理危機影響產銷秩序,總經理還避不見面;這樣的公司,如何可能正常運作?再看,吳音寧作為北農公司總經理,多日來卻拒絕面對問題,甚至拒絕與董事長聯系,最后反而越級去向“農委會”官員尋求協助,豈不奇怪?這反映的,除了體制的混亂,還有政治上的“靠勢”;至于農民因而損失的權益,則似乎不在他們的關注之中。
《聯合報》社論指出,吳音寧是去年6月中在“農委會”與臺北市政府的妥協下,取代韓國瑜,出任了北農的總經理。吳音寧之所以出線,一方面她是“獨”派詩人資政吳晟之女,二方面她有參與農運的經驗,三方面她自己也是個所謂“文青”。當時蔡當局的文青勢力正當道,三個要素俱全,把她送上了北農總經理的寶座。事實上,當初外界即不看好這項任命,原因是,果菜產銷的業務相當繁雜,加上地方批發勢力的盤根錯節,而各類果菜農作的價格、保存、運送變化又都很敏感,如此艱巨的任務,恐非一個工作經驗極少、又沒有任何經營實務經驗的人所能承擔。
如今看來,這項天降神兵的任命,果然是一項嚴重的錯誤。這次的菜價崩盤風波,并不是因為人為的囤積居奇,也不是市場惡勢力在作祟,而是農產公司休假制度不當所致,北農難辭其咎。批發市場的休市期程固然是去年即已排定,但這不表示北農無法作任何調整,或在發生狀況時采取緊急因應。二月底,果菜市場十二天內休市六天的問題已引發熱議,但北農卻未作任何處置繼續照表休假,導致勢態惡化成二十天休市十一天,有些農民只能把菜留在田間任其腐爛。這期間,只聞“農委會”和臺北市政府互推責任,卻不聞吳音寧出面說明。這種“遇官則當,遇事則躲”的態度,果真是文青的特質嗎?
社論中說,蔡當局重用文青,常在關鍵時刻端出腔調清新、柔軟的修辭,在生硬血腥的政治生態中,創造出驚艷的效果。然而,當蔡當局施政漸漸不如預期,久而久之,光有甜美的語言,也不免讓人覺得虛假而生厭。吳音寧出任北農總經理,當然符合蔡當局的“文青當紅”路線。問題是,參與過農運,與經營農產運銷公司是截然不同的事;如果蔡當局用人標榜文青特質,卻不問經驗與能力,這不僅是在糟蹋人才,也在糟蹋北農,更在踐踏農民。
回顧去年北農的權力爭奪戰,各方熱烈的廝殺,為的不是服務生產者或消費者,為的只是民進黨滿足其完全執政的完全掌控欲望。一旦權力到手,卻輕率將它賞賜給一位空有形象卻能力不足的文青,結果反是凸顯出任命者的識人不明。吳音寧參與過農民運動,她今天的工作原可更實質造福農民,但她卻浪費了這個期待。去年她上任一個月,即對外發表演說,聲稱她看到的農民都“很有錢”;這點,難道是她對農民權益受損毫不在意的原因?她又把農民置于何地?當新北市果菜市場主動卷袖子幫農民賣菜時,她卻不知在何處神隱。
社論強調,看了這出文青當官、農民遭殃的大戲,感到心寒的,應該不止是農民吧!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