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網絡報》11月1日發表社評指出,明天(11月2日)是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的日子,在這個具有高度歷史意義的時刻,我們除了應該珍惜這30年來好不容易得來的豐碩成果外,更要有深刻體認,兩岸經過這30年的交流,證明和平發展才是正道,任何意識型態都無法取代。
回顧過去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上世紀50年代炮火相向,人民飽受戰爭之苦。60年代雖然軍事斗爭稍稍減緩,但緊張對峙關系依舊。70至80年代兩岸在國際場域高度角力。在當時那個劍拔弩張的年代,臺灣是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面對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則是在1979年實施改革開放政策,針對臺灣則是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治”的方針,但是并未改變當時兩岸關系邁向危險邊緣的狀態,雙方人民生活在緊張恐懼的威脅當中。
臺灣在1987年11月2日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開啟了兩岸的交流序幕。經過雙方人民30年的往來,不但消弭了彼此的敵意,增進了雙方的情感,同時透過雙方的交流合作,帶來巨大的和平紅利,也逐步發展成唇齒相依、利益與共的密切關系。
由這30年兩岸關系發展的事實可以證明,雙方人民的往來增進相互的了解、經貿合作強化彼此的共同利益、制度化協商奠定和平的根基,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是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趨勢。
但是,不可諱言,在過去30年兩岸關系也曾出現逆流,例如,在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曾經喊出“公投制憲”、“臺灣獨立”等口號,造成兩岸關系緊張螺旋式升高,幾乎邁向戰爭的危險邊緣。
而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再度執政后,由于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政治協商基礎,使得兩岸原本和平穩定現狀受到嚴厲破壞,包括海協、海基兩會中斷交流協商、“兩岸事務首長會議”與電話熱線停止等。
但是這些逆流都無法阻擋兩岸和平發展的大趨勢。舉例而言,經過這30年的開放交流,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的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二大進口地區、最大的順差來源,同時也是臺商對外投資最多與臺灣人民外出旅游最多的地區,2008年臺灣開放大陸居民來臺觀光旅游后,大陸游客就成為來臺觀光客的主要來源。
在兩岸經貿往來方面,兩岸貿易為臺灣創造巨額的貿易順差,總計超過7千億美元以上,如果沒有大陸市場,臺灣將面臨出口逆差的狀況。而迄今臺商赴大陸投資超過1,500億美元,若再加上從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轉投資,金額絕對不僅于此,臺商投資大陸為兩岸創造龐大的商機。
在兩岸人民往來方面,自1987年迄今臺灣民眾赴大陸探親與旅游人數超過9千萬人次,而自2008年臺灣當局開放大陸民眾赴臺以來,已經超過2千萬人次。在兩岸人民往來如此密切的情況下,帶給雙方人民親情與關懷,也創造巨大的觀光收益。
總結兩岸交流30年的經驗,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兩岸的主流民意,任何意識型態都無法阻擋,在中國大陸堅決反對“臺獨”的情況下,不論是“和平臺獨”與“武力臺獨”都不可能實現,臺灣人民要看清這個事實。
總而言之,兩岸關系發展要以人民的福祉為依歸,而經過這30年的交流,和平發展已成兩岸的主流民意,也最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兩岸關系發展的大趨勢,千萬不能讓任何意識型態的逆流破壞和平發展的正道!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