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21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于其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十九大報告強調,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這表明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既是原則又是善意。
評論摘編如下:
古語云“統則強、分則亂”。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由此可見,盡管當前兩岸關系陷入冷凍期,但和平發展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反映了大陸方面具有充足的戰略耐心和戰略定力。
1979年元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兩岸關系發展由此揭開新的歷史篇章。而這三十多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歷史規律和兩岸關系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就實現國家統一的方式、途徑、實現形式、內涵等提出一系列新論述,豐富和發展了國家和平統一理念。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首次集中闡述實現和平統一的一系列政策主張。他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認為,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這三個“充分”體現了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實事求是精神和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具有很大的善意和包容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我們愿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臺灣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這表明,大陸方面不但要在制度安排上對和平統一后的兩岸政治、經濟、社會關系等作出頂層設計,而且更加重視臺灣同胞心理感受,更重視兩岸同胞心靈的相融相通。
古語云: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制度的安排可以形成互利共贏局面,人心的契合,將使統一的基礎更加牢不可破。面對兩岸歷史和現實原因造成的差異,兩岸同胞如果能以同理心看待,多溝通交流,增進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兩岸同胞心手相連,從而為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
兩岸要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而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形象的語言闡述了“九二共識”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兩岸關系能夠實現和平發展,關鍵在于雙方確立了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并將“九二共識”比喻成兩岸關系之“定海神針”。
“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于其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它表明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臺”。
十九大報告強調,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臺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這表明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既是原則又是善意。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