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3日發表透視集文章指出,本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才會面臨施政不滿意度與滿意度的死亡交叉的現象,民進黨新“內閣”上任一個月就幾乎達到,怎不令人對臺灣的明天感到憂心?
文章摘錄如下:
臺灣的新當局上臺一月有余,不論是從施政效果或者民意反映,都可以看出臺灣的明天有許多令人堪慮的現象。首先,不管喜不喜歡,大陸現已成為臺灣最大貿易伙伴與順差來源地,無庸置疑。只是新執政團隊上路后,兩岸關系迄今仍然處于官方與半官方均無互動的停滯狀態,何時解凍尚不得知?此種態勢發展,肯定會對臺灣的經濟造成影響,此為明天堪慮的原因之一。
其次,受到環保及民眾抗爭的影響,不論是新建電廠或發電機組在臺灣都遭遇相當大的阻力,偏偏氣候變遷使得夏季才會出現用電吃緊的狀況提早來臨,進而引爆可能缺電與限電的危機。只是有部分民意代表與民間環保人士,總是在質疑臺電提供假數據騙人,在恐嚇百姓。供電者與用電戶的信任關系如此薄弱,如何能共同面對影響經濟發展甚巨的電力缺口?此為明天堪慮的原因之二。
第三,為了防止課綱審查黑箱作業,“立法院”日前三讀修正“高級中等教育法”、“國中教育法”,明定課程綱要審議會應納入學生代表。“教育部長”潘文忠對此表示,不排除初中小學生當課審會委員。高中或大學生是否成熟到有能力審課網,都有疑問,更遑論身心未臻成熟的初中小學生,這豈是揠苗助長而已!簡直是拿教育開玩笑,如何能培植競爭力呢?此為明天堪慮的原因之三。
明明已達成協議,當勞工周休二日時,就要取消勞工目前享有、卻與其他行業不同的7天假,包括令人感到諷剌之教師沒放假、勞工卻放假的教師節,更遑論不承認其他位,卻要放假的蔣介石誕辰紀念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上述假期取消之協議,卻因“立法院”的不予備查而恢復,造成不必要的勞資糾紛。完全執政卻屢屢發生“行政”與“立法”捍格現象而影響競爭力,此為明天堪慮的原因之四。
原本要好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才會面臨施政不滿意度與滿意度的死亡交叉的現象,新“內閣”上任一個月就幾乎達到,再對照上述因素,怎不令人對臺灣的明天感到憂心?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