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日前發表評論說,分享不談創新、不比預算、無視壟斷也無需唱衰……臺灣的娛樂產業甚至連創造話題的能力都幾乎消失殆盡了嗎?整個一年除了“江蕙封麥演唱會”(真的沒有以后了)、《聶隱娘》(侯孝賢畢其自身功力于一役)、《我的少女時代》(新聞發展到最后好票房都要爛尾收場了)、《金鐘50》綜藝將亡事件(火了吳宗憲然后呢)還有什么呢?
自從狗仔、膻腥色、翻拍網絡、內容農場……席卷臺灣以來,娛樂產業幾乎已經忘了怎么創造能持續發熱的話題,更遑論把話題升級到產出為有價值的內容,而圍繞產業生產出來的新聞可以直接視為垃圾,連回收都免了,歐陽娜娜早已經是藝人,高調是她的職業,沒注意到她在中國大陸、香港職業演出的臺灣媒體,還當她是北市議員歐陽龍、藝人傅娟未成年的女兒想出手幫忙管教?這種等級的內容也只能讓吃飽飯沒事干的人網絡開罵,連新聞都稱不上的無聊內容充斥了臺灣,本來只有藍綠“統獨”兩造、國民兩黨不長進,現在連開心的娛樂事業都要搞到劍拔弩張,罵到你死我活方休,這個島到底是怎么了?真要關心歐陽娜娜,演得、唱得好不好,會不會持續有好作品產出,我沒看到哪個媒體順便關心一下。
《麻醉風暴》、《十六個夏天》……如果是金鐘獎留下來的亮點,那接下來呢?能積極為優秀的制作團隊擴大規格、增加投資,鼓勵產制出更有價值的作品來嗎?好萊塢如果創造出一個賣錢的標的,只會努力極大化更多的價值,中國大陸、韓國,都會這么推展產業,只有臺灣,就算天上掉下來一個大亮點,恒星也非要被搞成流星不可。
美國兩黨選舉不會比臺灣和氣,但川普、希拉里選戰可以打上晚間綜藝節目,粉墨登場PK搞笑短劇,生活素材直接轉化為幽默好看的節目內容,以前臺灣不也是如此,現在一個抽梁換柱的好題材,國民黨自己演爛了不說,也沒看到哪個媒體能把這個題材演好,批評和謾罵是最廉價的能力,而我們僅能如此,從娛樂節目到國家大事?
娛樂產業日薄西山帶來的是更嫌富的集體意識?寧可躲到道德、藝術層面的標準里去牛衣對泣,把產業的道路越走越窄越小眾,跟這個產業的本質徹底背道而行?娛樂產業本來就是賭很大,投資不保證回收,回收也可能多到自己都不敢相信,然而價值觀已經混亂,又怎么可能找到對的方向。
臺灣的娛樂產業也許天生缺乏幽默感,但請不要搞到連抄襲的能力都喪失,最后只剩下罵人一項專長。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