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社論指出:在上世紀初推翻中國千年帝制、創建亞洲首個共和國的中國國民黨,本月17日選舉了新的黨主席。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獲得19萬6065票,得票率為99.61%。原主席馬英九因為國民黨在去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中慘敗,引咎辭職,由第一副主席吳敦義代理。國民黨內有資歷角逐黨主席的人物,也大半落選,唯有朱立倫險勝對手,成為必須肩負這家百年老店中興重擔的唯一人選。
但是,根據國民黨現有的黨章,朱立倫可能沒有太多時間來整頓黨內殘局。臺灣下一次領導人選舉將在明年初舉行。按照“九合一”選舉結果推斷,民意對國民黨不利。無論是否代表國民黨內參選,朱立倫都必須為選舉結果負責而辭去黨主席。因此,一般認為他現在接下黨主席,一方面是為形勢所逼,另一方面也可能為2020年的大選預先蓄積政治能量。盡管如此,國民黨必須改革的結論,仍與他個人的政治生命休戚與共。
自蔣介石反攻大陸無望,蔣經國于晚年開放“黨禁”后,撤退到臺灣的國民黨,雖然全稱有“中國”字號,也在意識形態上保留“中華民國法統”,但為了在民主競爭的臺灣維系政治合法性,避免與民意脫節,其本土化現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代表中國法統的“萬年國代”,在李登輝時代被激烈的民意抗爭掃入歷史,“中華民國憲法”自1991年陸續修訂了7次,固然是為了解決體制過渡的歷史遺產,事實上也在不斷稀釋國民黨同中國大陸的歷史聯系。
民主化及本土化并行,讓國民黨在解決了在臺灣的生存挑戰之際,也為它制造了新的政治難題。要在一人一票的新現實下存續,國民黨利用執政優勢,大力培植地方勢力,作為選舉時動員的有效保障。但伴隨而來的地方黑金政治、政商勾結甚至新的家族權貴,均與其不斷被指摘的黨產一樣,成為拖累黨組織生命力的負資產。同時,本土化的現實又越來越同滯后的意識形態沖突,對政黨人格造成嚴重撕裂。“為誰而戰”,遂成為困擾國民黨的根本矛盾。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