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商時報》20日社論指出,緊接在亞太經合會(APEC)之后,為期2天的20國集團(G20)高峰會,也于16日在澳洲布里斯班落幕。G20峰會與會領袖所同意推動號稱為“布里斯班行動計劃”的全球經濟成長計劃,盡管歸納出逾800項新措施來刺激全球經濟,但外界普遍認為G20想要完成所提出來的目標,實際上將是“不可能的任務”。
單純從表面文章來看,G20峰會的宣言,的確稱得上是洋洋灑灑。譬如各國領袖同意,將透過基礎建設投資和增加經貿活動,期望在5年內,讓全球經濟額外成長2.1%,相當于讓全球經濟規模在5年內額外增加2兆元。但這項透過各國內政改革來達成目標的策略,事實上卻是困難重重。WEF(世界經濟論壇)把“全球缺乏領導能力”列為2015年全球10大議題的第3位,就已點出領導力不足的危機,將使國際間對社會、經濟問題難以合力解決。而參加G20峰會的英國首相卡麥隆,更在英國衛報官網發表專文,再指由于中東動蕩、埃博拉病毒風險,以及烏克蘭東部危機等變數,將使全球的貿易發展陷入停滯與渾沌不安的局面。他并認為全球經濟再度面臨崩潰的紅色警示燈其實已告亮起,英國央行(BOE)也下修英國明年的成長預測從3%降為2.9%。
所謂G20峰會具體成果的經濟目標,固然是被各方所看衰。進一步檢視其所規劃達致經濟成長目標的具體措施,包括將成立全球基礎建設中心,協助調配各國不同情況的基礎建設,來推動不平衡的全球經濟成長;以及為推進貿易自由化,提出要重新進行多哈發展議程,乃至于希望在明年底前合作落實打擊跨國企業逃漏稅計劃。但仔細評估,這些對策方案不是流于空洞,就是險阻重重。譬如聲稱要成立全球基建中心,但如何協助、如何調配各國的基礎建設,卻遠不如APEC年會期間,中國大陸所推出的以500億美元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及投入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來得具體。
同樣的,為推進全球貿易自由化,WTO所主導的多哈發展議程,各國基于不同利益的考慮,讓發展套案議而難決,決而難行,反而助長區域或國與國之間的FTA大行其道。至于提出要打擊跨國企業逃漏稅計劃,自然有助于緩解全球性的所得失衡問題,以及挹注捉襟見肘的財政。但務實來看,這項目標只怕知易行難!
總體來看,G20峰會從其前身G7開始,表面上不斷的增加成員,討論的議題也是與時俱進包羅萬有。但由于成員本來就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多年來這個“富國俱樂部”與眾多的發展中或不發達國家之間存有的發展和現實落差,導致其每年的峰會似乎只剩下提供成員國交流會面與合縱連橫平臺的作用而已。從而,每次峰會后的成果展示,相較于本次的APEC年會,乃至于東協10加1、加3等區域經合組織的具體進展,幾已淪為只是大量愿景空話的堆砌,其實際績效自然要被各方所檢驗。
回到臺灣自身的考慮。G20自然是連邊都沾不上,但是面對APEC的最新走向,臺灣的角色似乎愈見被邊緣化,當然更遑論東協10加幾的賽局,臺灣同樣也沾不了邊。面對當前這種全球經貿舞臺冠蓋滿京華,臺灣卻只能斯人獨憔悴的境遇,不論藍綠能否告訴民眾,臺灣下一步到底要怎么走?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