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騰一時的臺灣陸軍下士洪仲丘案,進入臺灣高等法院審理程序,日前第4度開庭,洪仲丘的父母對本案態度急轉彎,愿意與269旅10位士官和解。他們表示,這10位士官年僅20多歲,與洪仲丘年紀相仿,沒有受過足夠專業訓練,洪家實在不忍苛責他們、也不希望他們的人生留下污點、前科,只要這10位管理士官能誠心悔過,他們愿意談和解。
臺灣《中國時報》31日社論說,洪仲丘的父母能夠放下自己無端喪子的哀慟,為這些年輕人設想,這真的非常不容易,已近乎宗教家的情懷──基督教說要愛你的仇敵,佛家勸人慈悲為懷。在洪仲丘父母身上,我們看到的崇高情操,已深入許多臺灣人的思想意識里,并透過實際的行動表現出人性中珍貴的良善美意,讓人處處可見臺灣最美好的人情風景。
日前臺北行天宮宣布不再陳設供桌和香爐,鼓勵香客與信眾以道德敬神,節約資源、落實環保;雙手合十祝禱代替焚香獻供,以心香取代線香,虔誠祝禱,即可上達天聽。心誠禮敬即無需供品,修德問心自有神明護佑──這除了是實踐環保的理念,更能讓宗教的教誨落實于心靈道德的涵化歷程,使宗教的影響力深植人心。
近年臺灣災難連連、人禍不斷,不少人心中感到惶惶然;尤其政治上藍綠惡斗不止、上下交相賊,更讓人心苦悶。然而就在最黑暗的時刻,臺灣集體的良善與人心美好的質地,總能適時涌現,其中,宗教精神,正是啟發與幫助人們發揮這份“人饑已饑、人溺已溺”大愛的關鍵力量。
從北捷殺人事件、澎湖空難機體直接撞毀在民宅上、高雄氣爆又逢連日大雨,到新北瓦斯氣爆,這陣子臺灣可說是事故頻傳,除了造成居民與受害者生命財產的損失之外,這些型態的災難多為過去所少見或甚至從來沒有見過的,而且大都發生在都會區、人口密集處,災變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景中,更增添恐怖與威脅的壓力。再加上,相關單位反應不及或互相推諉責任,處理的過程引發民怨連連,讓民眾的內心產生深深的不安,幾無任何可以信任、可以讓人安心的倚靠。
然而,在種種苦難中,我們卻也看見了人間大愛適時帶來了希望與光明。如北捷殺人事件中,62歲的陳風因虔誠的信仰給予他力量和勇氣,挺身而出制伏手上還拿著刀的鄭捷;澎湖空難、高雄氣爆等災難的災后重建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正是透過宗教團體完成的,如法鼓山、慈濟基金會和基督教救助協會等宗教團體以及臺灣世界展望會等民間團體,設立急難關懷中心、救難小組,舉行“平安福音”聚會、祈福法會等,期望祛除災民心中的驚恐與不安,早日恢復日常生活。
臺灣宗教界從921后開始學習、建立完整的急難救助SOP,從協助救人、清理事故現場到事后的協助醫療、救治、發放慰問金、探訪受災戶、心靈咨商等等,各宗教團體都有一套完善的處理流程,只要一發生災變事故,就可以迅速看到各個宗教團體的身影,有時甚至比政府單位的腳步還快。宗教團體由志工組成,他們無私且持續不斷的付出,不但已成為臺灣在患難中重新站立起來的集體恢復力的關鍵,也成為臺灣對外輸出愛心與急難救助SOP的典范,近年來,臺灣宗教團體也常常在大陸或世界各地的災難現場貢獻心力、發揮大愛。
“自我復原的力量”、“正向思考的態度”、“與親朋好友維持好關系”、“與社會互動良好”等能力,是一個人自我保護的潛在因子,也是從挫折、壓力中建立恢復力的關鍵。臺灣的宗教團體,正是個人與社群、社會溝通、互動的黏著劑,透過宗教的信仰與活動,個體與周遭環境不斷交互作用,因而產生正向循環,在苦難中淬煉出恢復力,重建信心、走出創傷。可以說,宗教團體己成為臺灣最深層、最堅實的支持力量。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