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政治版圖,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表現都不符期待,所以社會上始終存在對于“第三勢力”的想象。藍綠陣營也各有一些“非主流”力量,三不五時傳出將組成第三勢力。但問題是,所謂的第三勢力,真是解決藍綠對抗的答案嗎?能吸引厭棄藍綠惡斗的中間選民嗎?目前的跡象卻反向而行。
臺灣《聯合晚報》13日發表社論說,在綠營這端,林義雄早已公開倡議組“第三勢力政團”。學運期間看出他與“公民力量”的關系緊密結合,之后趁馬當局的威信真空期,林義雄更用激烈的禁食手段,迫使核四停工成為事實。他的神主牌地位,已在第三勢力的經營上取得先機。
至于藍營那端,才剛與習近平見面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方面宣稱自己“反臺獨”,但也肯定“學運展現的高素質”,并質疑國民黨在兩岸政策論述的代表性。他這一番“臺灣意識論”,顯然意在出口轉內銷,為第三勢力鋪路的企圖心一覽無遺。
臺灣深陷統獨意識形態二元對立糾纏,甚至使民主逐漸沉淪。若真有超越藍綠格局,且突破“統獨”意識形態的“第三勢力”出現,確實可提供民眾不同選擇。只可惜的是,不論林義雄或宋楚瑜,若細心檢驗,都并非民眾想象和期待的超越藍綠、“統獨”的第三勢力。
林義雄這邊,包括其本人和學運的核心干部,姑且不論“急獨”與否,至少強烈“反中”的意識形態屹立不搖。換言之,林義雄等人的第三勢力,是要挑戰民進黨目前“中國政策”進退失據的狀況,希望促成“用深綠換淺綠”而已;所謂“代議政治失靈”、“憲政體制缺失”等,恐怕只是包裹其“反中”主張的糖衣。
至于宋楚瑜和親民黨,雖然傳統上歸類于“泛藍”,但近年來漸行漸遠。這次在兩岸議題上“歸隊”,著眼點在于馬當局政績不佳,希望凝聚“泛藍但反馬”的聲音,最終還是想翻轉大藍(國民黨)、小藍(親民黨)格局而已。
這樣來看林義雄及宋楚瑜,既無所謂新路線,更沒有超越藍綠。在民眾對藍綠都失望的情況下,這種“第三勢力”的企圖能否得逞?中間選民找尋中間路線,仍然“等無人”!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