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擾24天之后,臺灣學生霸占“立法院”議場事件昨天終于落幕。這次所謂的“太陽花學運”是林飛帆、陳為廷等學生“反服貿”而引發,但學生撤出議場后,臺灣經濟問題仍然沒有得到答案。臺灣《中華日報》11日社論指出:在這24天中,國際上發生不少牽動臺灣經濟前景的大事,學運退場之后應是嚴肅面對臺灣經濟何去何從的時候了。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的一項協議,ECFA則屬區域經濟整合或自由貿易協議(FTA)性質。邁入21世以來,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風起云涌,陳水扁執政期間,全球平均每年有5.5項區域貿易協議生效;馬英九執政的前4年,每年生效的平均數更成長到30項。
區域經濟整合形成的全球性浪潮,不會因為臺灣出現“反服貿”學運而停歇。3月22日到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歐洲4國訪問,法國訪問行程的首站是里昂,此處是古代中歐通商要道“絲綢之路”終點。習近平選擇訪問里昂,并非隨興之作,他在歐洲訪問行程再度提及“新絲綢之路”。
“新絲綢之路”的交通干線是“渝新歐國際鐵路”。這條鐵路從重慶起始,途經俄羅斯、波蘭等國,終點為德國杜伊斯堡港,全長1萬1千179公里,形成國際物流大通道,走完全程時間比海運少20天,費用比空運便宜5分之4!靶陆z綢之路”涵蓋的經濟范圍,從亞太到歐洲包括4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
經濟整合不僅是交通的鏈接,簽署協議更是重中之重。與臺灣關系緊密者為“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議”(RCEP)。四月初,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前往日本,顯示雙方加速TPP談判進程;美國總統奧巴馬即將出訪日韓馬菲,以示推動之決心。TPP成員國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40%,占全球貿易額50%,在經貿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前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蕭萬長昨天下午在海南博鰲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面,李克強表示,臺灣需要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如RCEP。RCEP占全球GDP30%,占全球貿易額33%,重要性不亞于TPP。馬英九一再表達臺灣加入TPP及RCEP的意愿,主導TPP的美國政府未置可否,但有國會議員及商業界呼吁納入臺灣。李克強認為臺灣需要加入RCEP。顯示臺灣并非沒有機會,就看能不能掌握。
本月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澳洲總理艾伯特就自由貿易協議達成共識;本月8日,韓澳由韓國總統樸槿惠與艾伯特簽署FTA,這是南韓第11個FTA,簽署對象包括美國、歐盟和東南亞國協,下個目標是中國大陸。美國《彭博商業周刊》新近報導指出,如果韓國比臺灣早與大陸簽署FTA,臺灣對外資的吸引力將落后于韓國。
反服貿學生霸占“立法院”議場24天中,世界各國領袖忙不迭地為經濟整合積極奔走,而臺灣的“立法院”卻動彈不得,臺當局也對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難以舉步。試問:臺灣還有等待的本錢嗎?能不仔細思索經濟前途嗎?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