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元旦談話中,將2014定為拼經濟的一年,臺當局“內閣”團隊隨即在這幾天推出許多措施及口號。臺灣《中國時報》5日發表社論說,馬英九并不是從今年起才突然宣示要拼經濟,過去幾年開支票也不能算少,只不過在連續陷入保3甚至保2的困境后,很多民眾早已麻木,甚至也沒當真。許多人更關心的,反而是馬英九沒有提,或是不想提的話題。其實,如果沒有太多意外,今年肯定是朝野情勢與兩岸關系出現變化最關鍵的一年。
與馬英九訴求拼經濟不同的是,朝野政治人物根本沒有多少人還在乎馬英九此刻說些什么,或想做什么,因為他們早就在為今年底“七合一”選舉及2016“選舉”展開先期的布局與角力。
現在彌漫于政壇的流行話題是:連勝文是否確定參選北市?柯文哲是否會加入民進黨?朱立倫是否放棄連任,直接瞄準2016?誰會頂替朱立倫,候友宜嗎?民進黨兩個太陽黨主席選舉誰勝出?臺北市綠營三雄角逐,誰最有可能出線?大臺中政黨輪替的態勢是否已經明顯?藍營還有那些人愿意到南臺灣當“刺客”?整體情勢是否呈現綠地席卷藍天之勢?
上述這些話題,肯定一路熱炒到年底。換言之,今年臺灣經濟是否有機會上揚尚未見跡象,但今年底的選舉結果,肯定全面重寫臺灣的政治版圖。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兩岸關系,這個被馬當局視為最重大的政績,今年肯定將會邁入相當關鍵的一年。在馬當局上臺后,過去幾年兩岸之間所有低度政治的議題,包括經貿、通航、文教、觀光等全部都獲致可觀的成果,兩岸民間互動的熱絡景況,從機場及觀光景點的擁擠即可看出,民進黨多年前反對開放的政治語言,搬到今天的時空來看,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笑話。用最簡單的話說,兩岸的現況,已經沒有任何可能再回到從前。
正是因為這樣,臺灣新舊跨年之間所冒出的若干話題,自然不可輕忽。一方面,在執政黨的這一端,“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是否會在今年2月會見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外界關注的焦點當然不僅止于此,而是預期的此次會面是否觸及明年APEC實現“習馬會”議題?
盡管截至目前此議題發展成局的可能性還在未定之天,但有關稱謂、頭銜等的討論已經此起彼落,也可以說,所謂“兩岸領導人會晤”已不再是口頭上的倡議,而是推進到如何落實的階段了,這是在去年之前根本還難以想像的事。領導人會面意謂政治對話,這不是誰的歷史地位問題,而是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開始。不過,“習馬會”能否實現,橫梗在眼前的障礙仍多,不容過度樂觀。
另一方面,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以“純粹代表個人意見”方式,倡議民進黨應“凍結《臺獨黨綱》”,大陸國臺辦發言人立即回應這是“積極信號”,稱柯是“有識之士”,贊許“民進黨朝向正確方向的重要一步”。熟悉兩岸事務的人士都讀得出來,這個動作絕非偶然之舉,雙方就算不是套招,也應該有了些默契,而更耐人尋味的是綠營內部,出現反彈的都是外圍或是二線的的政治人物,所有臺面上的一線人物都模糊以對,這種態勢所傳達的重要訊息是,民共之間已經啟動良性對話的試探,這也是在去年之前完全難以想象的發展。
今年將是臺灣政局變化發展相當關鍵的一年,馬當局期待以拼經濟的政績顧好年底選局,民進黨期待以“七合一”的勝選揭開政黨輪替的序幕,而這中間兩岸三黨的“新棋局”亦已出現,這些層面又是呈現環環相扣之勢。
而我們以為朝野怎么面對新的兩岸關系將是其中的關鍵。民進黨已經走出務實而重要的第一步,如果自認為執政在望,就千萬別讓這個已經邁出的步伐,再次淹沒在意識形態廝殺斗爭的硝煙里,包括在面對類似服貿議題的立場上,否則2012的遺憾還是會重演。
執政黨這一端,恐怕也必須心知肚明,兩岸牌不復是藍營的專賣品了,當民共交流不再敏感,執政黨也就必須在兩岸互動的布局上,做更有前瞻性的規劃,切莫處處瞻前顧后,講得多做得少,臺灣,已經沒有太多的籌碼可以虛耗了。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