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院”遲遲未能就《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議通過,導致此項協議無法及早生效。反觀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及中日韓FTA談判都在加速進行,顯示區域經貿整合的時間已不再站在臺灣這邊,臺灣《中華日報》26日社論指出,臺灣經貿受威脅情況越來越嚴重,在野黨卻絲毫不在意,令人痛心疾首。
社論說,韓國是臺灣最大的貿易競爭對手,上世紀90年代雙方貿易總值接近,2002年后韓國明顯加速,2000年至2012年貿易平均增長率,雙方比例為一點四八,遠高于上世紀90年代的1.18;2012年韓國貿易值已達臺灣的1.87倍,如果雙方都維持目前的平均成長率,2025年韓國貿易值將擴增為臺灣的3倍。
社論分析,臺灣與韓國經貿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在于韓國國際化與自由化速度超過臺灣。韓國自2004年4月與智利簽訂FTA以來,九年來已簽署涵蓋45國的8項FTA,且是全球唯一與歐盟、東協及美國都簽署FTA的國家。相對地,臺灣于2004年1月與巴拿馬簽署FTA,時間比韓國還早,9年來卻只簽署涵蓋七國的6項FTA,其中新西蘭與新加坡都是今年下半年才完成簽署。
簽署FTA數量懸殊,致使雙方競爭力差距不斷拉大。單就FTA涵蓋的出口貨品價值來說,每100美元,韓國是35.3元,臺灣即使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后也只有4元。換言之,南韓出口商品35.3%可以享受減免關稅優惠,臺灣只有4%。美韓FTA生效1年來,韓國對美國出口成長3.87%,臺灣對美國出口反減少4.65%,即為鮮明的例子。
如今,韓國又積極與中國大陸洽簽雙邊FTA,并且大力推動中日韓三國FTA,一旦都達成之后,韓國將完成國際市場最后一塊拼圖,從此把臺灣遠遠的拋在后面。尤其是一旦中韓或中日韓FTA先于ECFA后續談判完成,臺灣僅有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
2011年ECFA早收清單實施后,韓國在大陸市占率下降0.08%,臺灣則增長1.31%,足見ECFA造就臺灣在大陸保留稍許優勢。如果ECFA后續協商完成之前,中韓FTA即已完成簽署,臺灣總體進出口將銳減3到4個百分點,總產值也將大減約159億美元;再加上臺灣生產總值(GDP)初期將蒸發45億美元,影響之大可以想見。
ECFA早收清單項目只占臺灣出口6%,須待已簽署的服貿協議生效與貨貿協議簽署并生效之后,臺灣才能獲得實惠。大陸方面雖然很想讓ECFA克竟全功,但臺灣卻陷于自己制造的泥淖;當韓國快馬加鞭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之際,臺灣卻連服貿協議都無法生效,遑論兩岸貨貿協議之簽署遙遙無期,令人怎能不急?
誠如馬英九強調,目前兩岸簽訂和平協議時機并不成熟,未來如要簽署最好先行公民投票。但審諸區域經貿現實,服貿協議生效已刻不容緩,在野黨如果“橫柴入灶”肆意杯葛,必然削弱臺灣經貿競爭力,減損臺灣經濟提升力度,將如何對臺灣人民交代?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