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協會的倡議和積極推動下,經過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備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汪辜會談”是在兩岸兩會于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舉行的,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斷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今年是“汪辜會談”20周年,本網特邀知名涉臺專家執筆,推出紀念“汪辜會談”20周年專家系列評,敬請網友們關注。
【紀念“汪辜會談”20周年專家系列評】之二
朱松嶺:對話與談判是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的必由之路
1993年4月27—29日,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這是海峽兩岸授權民間機構領導人的第一次會談,是海峽兩岸高層人士在長期隔斷之后的首次正式接觸,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系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彈指二十年,汪辜二老先后駕鶴,然斯人已去,追憶無疆!
兩岸交往擴大的形勢推動了汪辜會談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19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兩岸關系趨于緩和。1987年7月,蔣經國解除“戒嚴”,隨后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被打破。以此為發端,兩岸探親、旅游、經商逐漸增多,兩岸經貿關系迅速擴大,兩岸關系需要解決的問題日益增多。當時,島內老兵遺產由大陸親屬繼承的問題迫切需要大陸提供親屬關系證明,而李登輝當局則提出要對大陸公正機關的身份證明進行審查外國公證文件的“認證”,這一問題直接牽涉到兩岸到底是否“一國”的問題,因此大陸方面強烈反對,并促使李登輝召開“國家統一委員會”,并在1992年8月1日通過了一個中國涵義的結論。在此基礎上,兩會達成了后來著名的“九二共識”。1993年4月,;鶗倍麻L兼秘書長邱進益到北京與海協會唐樹備常務副會長進行了汪辜會談的預備性磋商,發表了關于汪辜會談事宜的八項公識,并草簽了有關公證書查詢、開通兩岸掛號函件的兩個協議,準備提請汪、辜兩位正式簽署。之后,第二次汪辜會談的預備性磋商在新加坡繼續舉行。汪辜會談也于此時亮麗登場!
包容和諒解是汪辜會談達成協議的精神體現
眾所周知,汪辜會談的基礎是后來被稱為“九二共識”的共識。而“九二共識”在形成之初,就如何表述的問題就有十三種表述:大陸海協會提出5中表述內容,;鶗岢8中表述內容。雙方在充分交換了對一個中國表述內容的意見之后,;鶗提出希望各自以口方式表述。后來,雙方你來我往的交鋒又進行了多次。最終,兩岸兩會在相互包容和諒解的基礎上達成了“九二共識”并啟動汪辜會談。應該說,由于上方交往少,缺乏互信,每一個邀約的提出都會引起對方對邀約背后“陰謀”的評估和盤算,這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加大了磨合的成本。然而,由于雙方都有著接觸和談判的善意,也由于當時兩岸交流中滋生出的問題不得不去解決,因此,即使雙方在一個中國的內涵上有重大分歧,依然還是促成了“九二共識”,并推動汪辜會談成為現實!
汪辜會談作為兩岸第一次高層次的正式會談,因為當時兩岸情勢及相互之間缺乏互信而致使會談一波三折。當時,由于李登輝和國民黨傳統勢力之爭勢成水火、膠著難分,民進黨則以簽署協議就是“賣臺”為由進行杯葛,因而會談過程中也折射出臺灣當局政治斗爭所引起的反復。時任海基會秘書長邱進益感慨“陸委會”政策的搖擺不定給他個人和談判帶來的巨大壓力。好在,兩岸對談判都有需求,機關盤算不同。而且,汪辜二老的個人魅力和政治智慧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關于臺商投資問題,兩會在談判中爭執不下,而汪辜二老則共識性認為,這個問題不能完全取得共識,可以下次再慢慢談。有些問題就是通過這種諒解和包容得到了解決。汪辜二老蘊含中國政治智慧的韻味表現在舉手投足間,而汪辜二老的承擔了兩岸從民間接觸到半官方協商重要里程的重要角色也說明兩岸對接觸、談判的重視,也說明只要本著“求同存異,平等協商”的原則坐下來談判,本著相互尊重、相互諒解、平等協商的精神處理爭議,許多問題都可望得到解決。而汪辜會談作為兩岸“談判時代已經來臨”的標志性會談,也為未來兩岸解決相關問題提供了精神和態度上的依歸。
汪辜會談開啟了兩岸制度化溝通的渠道
第一次汪辜會談作為兩岸兩會的標志性會談之一,簽署了包括《兩會聯系與會談制度協議》在內的四份協議。兩會聯系和溝通管道的確立,回避了兩岸官方爭執不下的稱呼問題,用白手套開啟了兩岸溝通正常化、制度化的問題,對后來兩會進一步溝通相關問題,對2008年兩岸進入和平發展階段以后迅速開啟談判、達成18項協議,穩定推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恰如汪道涵會長在汪辜會談8周年的紀念文章中所言:“汪辜會談”之所以成功舉行,取決于雙方以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歷史責任感,以誠意和善意構建了兩會交往與商談的共同基礎,這就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沒有這一共識作基礎,雙方是不可能坐到一起來的。“汪辜會談”的歷史性意義,在于它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的客觀現實。汪先生說,他與辜先生數度握手,凝結的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和民族情感,昭示的是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分割。兩岸在一個中國框架下,通過對話與協商,穩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大局,耐心進行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整合,必能迎來兩岸關系美好的未來,共創兩岸共同實現中國夢的輝煌。(朱松嶺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系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