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不簽“投保協議”兩年來一直是兩岸新聞界追逐的熱點,從第六次“陳江會”前的期待到第七次“陳江會”前的猜想,新聞發布會上的問題越提越多。到了8月9日的第八次“陳江會”,《海峽兩岸投資保護和促進協議》簽了!臺股應聲沖破7400點關卡,單日成交量突破千億元臺幣大關,是數月來臺股首度恢復千億元以上的量能水平。
數字會說話,表達了市場對“投保協議”的信心與期待。“投保協議”的看點之一是保護,協議對逐步減少投資限制、解決投資爭端等作了具體規定。無論是正文還是附件,都考慮兩岸的實際需要和可操作性。就協議中人身自由與安全保護的規定,兩岸兩會達成具體措施的共識,兩岸雙方將依據各自規定,對另一方投資者及相關人員,自限制人身自由時起24小時內通知。
“投保協議”的另一看點是強調了雙向,條款體現了相互促進投資的原則,這對扭轉兩岸經濟往來單向、失衡的現狀有重要意義。臺商在大陸投資額已超過3000億美元,而大陸企業赴臺投資額才3億美元,臺灣對陸資的限制遠大于對外資的限制,對投資項目、比例、董事會人數等都有苛刻規定,不符合“將心比心”的常理,影響了兩岸經濟合作的推進。近日,有臺灣官員表態“來臺的陸資也應得到公平對等的保障”,預期這樣的話語氛圍再加上“投保協議”的效應,陸資赴臺將得以健康發展,兩岸經濟進一步深化。
“投保協議”的談判過程耗時不短,談判雙方本著尊重對手和不節外生枝的善意都不披露其間的細節。大陸表示“已盡了最大的努力”,臺灣稱“各讓一步,各取所需”,令人讀到了兩岸處理棘手難題時的堅持與靈活,也對ECFA后續的服務貿易、貨品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協商更有信心。所以,“開了一個好頭”也成為“投保協議”的看點。(陳曉星)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