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選輸以后,一直“牛”得狠。臺灣《中央日報》今日刊載透視集文章表示,綠營繞著美國牛肉恢復進口的問題,窮追不舍。不但政論節目天天開講,執政的縣市長也紛紛作秀,擺出一副“反帝”“抗美”的高姿態,說要拒絕美國牛肉流入臺灣云云。當然如意算盤,不外乎攻藍營之所必救,以在野的不必負責任,來進逼需和美國對口打交道的執政當局。使“牛”耍狠,借機為選后散漫的黨氣,炒作一項議題出來。
文章指出,要說綠營“第一勇”,最“勇”的就是這些“教條大頭癥”患者,一旦“牛”起來,六親不認、橫沖直撞。“反中”是他們的神主牌。最簡單的道理,既“反中又抗美”,喊著廢棄ECFA,又不惜TIFA、TPP,那臺灣經濟怎么辦?
其實美國牛肉進口問題,各方妥協的空間,依然很大。只要國際之間保持彈性,朝野之間愿意協同一致,難題并非無法解決。二十年前,臺灣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也曾引起農民反彈。但終究還是透過市場機制,在民眾普遍不合口味的反應下,美國火雞肉就消聲匿跡了。可見美國牛肉不必限于政治問題,也可以是市場的問題,在消費者有顧慮的條件下,進口貨仍舊需要接受市場的考驗。
所以暴虎馮河、批其逆麟,并不是辦“外交”的有效方法。最等而下之,是犧牲“外交”利益,來滿足島內政治消費的需求。動輒用瘦肉精會毒害人體等等,似是而非的說法,來干擾當局的談判,甚至危及未來臺灣經濟的布局。朝野尋求一致、國際尋求妥協,才能創造雙贏、三贏。蠻“牛”沖進瓷器店,對于問題的解決,相信是毫無助益的。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