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以一貫近乎詭辯的言詞闡釋她的兩岸政策立場;其重點包括:對已簽署的兩岸經貿合作框架協議(ECFA)概括承受,至于“九二共識”,既不存在,即無接受或否認的問題。臺媒《中國時報》24日社論指出,表面上看,蔡英文的說法彷佛言之成理,實際上卻前后矛盾,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以ECFA為例,兩岸簽署此一合作框架協議,首先,協議系經臺灣“立法院”認可,其次兩岸依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則簽定,且簽定后也已經WTO報備。蔡英文重復馬英九當局已經做完的事,能成為競選政見、乃至民進黨的政綱嗎?
兩岸簽署ECFA前后,蔡英文與民進黨舉黨批判,強調對臺灣產業危害至深,并在接受臺媒三立《大話新聞》訪問時,公開宣示民進黨執政后要發動“公投”,讓全民決定是否還要ECFA。事實證明,ECFA確實讓臺灣產業受惠,受惠者還包括民進黨執政縣市,蔡英文此刻含糊面對她曾經表達過的立場,卻無法抹去她曾經說過的話。
更重要的,對于維系兩岸關系最重要的“九二共識”,蔡英文認定是“不存在的”。在她的認知中或許沒有“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但是因為一九九一年的“國統綱領”和一九九二年的共識,才促成了一九九三的“汪辜會談”,這是歷史事實。因為有這樣的“共識”,兩岸才能建構出目前和平交流的關系。
事實上,兩岸迄今舉辦六次陳江會談,簽署了十五項協議,包括最重要的ECFA,都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為前提。否認“九二共識“,就是否定了兩岸協議的基礎和前提,不但對現有協議如何繼續執行產生困擾,就未來兩岸可能的協商,形同一筆勾銷,這算什么戰略思考?
社論指出,蔡英文必須思考,“什么是對臺灣最有利的事,如果堅持自己的想法最重要,不惜與臺灣主流思考與利益沖突,對臺灣、對民進黨是不是一件好事?”
社論說,兩岸關系系乎兩端,對任何一方來說,都不可能要求對方全面退讓;“九二共識”就是在這樣的互利思考中得到的平衡點,各執立場但放下爭端。拒絕“九二共識”,堅持爭端,對臺灣有什么好處?對兩岸后后續的和平交流有什么利基?
社論說,當二○○八年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那一刻開始,島內民眾已經用實際行動要求兩岸務實地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全面開展和平關系。蔡英文和民進黨豈能宥于自己政黨的利益和思考,預設立場地認為只有民進黨的主張才是臺灣的“主流思想”?臺灣還需要困在“獨立建國”的魔咒中,反復陷入無謂的政治爭議,破壞兩岸已經和平交流的繁榮局面嗎?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