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李敖在大陸的知名度和經濟利益在最近的兩三年內可謂蒸蒸日上。兩人作為臺灣文人為什么此時此刻開始在兩岸走紅呢?日本《新華僑報》4日刊文分析稱,因為有兩岸共同創造出來的和平大環境、兩岸的文化認同感以及個人的才華三個重要因素,導致二人如此走紅兩岸。文章指出,如何抓住機遇,抓住兩岸的文化市場,提升個人的發展,也是兩岸學界、學者和出版商應當熱衷研究的課題。
全文內容如下:
在金庸、瓊瑤、三毛等臺灣作家在大陸引起二十幾年的跨世紀熱度以后,現階段張大春、李敖二人無疑成了臺灣文人在大陸市場的領軍人物。張大春素以寫作和教學聞名,而李敖除寫作外經常以出其不意的政治、生活論點和行為引起大眾的關注。他們兩人在大陸的知名度和經濟利益在最近的兩三年內可謂蒸蒸日上。
張大春在臺灣是大學教授,兼做播音主持,寫的小說也斬獲多種文學獎項。他在臺灣政治上不參加選戰,生活上也不多變,他有大量的時間寫作和做學問,所寫的作品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張大春年富力強,他既不是年輕得不諳世事,又不是老得脫離現實讓人生厭。他今年54歲,正進入一個作家寫作的最佳年齡段。如今,張大春在大陸有大量的讀者和擁戴者。在去年央視國際頻道《漢語橋》節目里,張大春擔任“漢語之星”大賽的決賽評委,這充分彰顯了他在兩岸學者中的漢語言文學的功底和地位。他的長篇小說《城邦暴力團》的出版,在短篇小說集《四喜憂國》、教科書型的作品《認得幾個字》銷量較佳的情況下又掀起了一個銷售高峰。顯然,他是奉行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者兼作家。
李敖是既寫作,又參選,曾任臺灣“立委”。最近有消息表明李敖仍有意加入臺灣2012年度的選戰。李敖在文壇、政壇都十分活躍,他創辦報紙雜志,做電視節目主持人,著寫文學政治評論,憑借長篇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2000年被提名角逐諾貝爾文學獎。盡管已年過七旬,在兩岸好形勢到來之時,他還是抓住了機遇,出書立傳,演講走穴,在兩岸出鏡率都很高。
試想,張大春、李敖作為臺灣文人為什么此時此刻開始在兩岸走紅呢?我們認為有三重因素:一、因為有兩岸共同創造出來的和平大環境。自2008年國民黨在臺灣奪回執政權以來,采取了中共協調的政策,三年來兩岸共簽訂了全面三通、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ECFA等15條協議,化解敵意互利共贏,為兩岸的文化經濟交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流暢局面。二、因為有兩岸的文化認同感。兩岸文化同祖同根,文字語言相同、敘事方式相同,最重要的是感情相同。所以文學所表現的人物命運和情感能引起共鳴。三、因為他們有基于中華文化基礎上的個人才華,張大春和李敖的中華文學功底自不必多說,兩人又各有鮮明的個性,張大春冷靜俏皮,李敖活躍狡黠,這些都吸引著人們,并影響深遠。
可以這樣說,張大春,李敖,無疑是臺灣文人在兩岸都取得成功的代表。看來如何抓住機遇,抓住兩岸的文化市場,提升個人的發展,也是兩岸學界、學者和出版商應當熱衷研究的課題。畢竟,人生歲月匆匆,時不待我啊!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