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臺灣地區屢有討論的病歷中文化問題,最近再度炒熱,醫界、法界及消費團體越來越多人表示支持,衛生主管機關仍強調病歷中文化執行上“實務有困難”,目前并非最迫切的事情。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事實上這件事情只是心態問題,如能盡快成立病歷中文化推動小組,加速醫學名詞統一翻譯工作,短期內就可取得重大進展。
社論指出,病歷中文化在臺灣討論已久,隨著對醫療質量提升的要求日益迫切,病患無不認為病歷以英文書寫,診療過程的透明度大幅減損,病人基本信息人權因而被剝奪,一旦發生醫療糾紛,也容易產生訴訟上的不公義。而且,病歷英文化所形成的信息黑箱,很可能會產生詐領健保費弊案。但病歷中文化始終未能付諸實施,主因是以英文書寫病歷,已成為臺灣地區醫界根深柢固的“傳統”,多數醫師不愿改變,甚至抗拒以中文書寫病歷。
平心而論,臺灣地區醫療水平較諸發達地區不遑多讓,但醫療質量欠佳,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若將之歸咎于病歷以英文書寫,不免有失偏頗,但寄望病歷中文化就能立刻提高醫療質量,同樣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一味排斥病歷中文化,無論如何都是講不通的。
社論舉例說,反對病歷中文化的人,堅持“島內醫師受多年醫學教育,以英文書寫病歷已成習慣,要改成中文書寫不容易”。然而,所有醫學院主要以中文教學,并非悉數采用英文,為什么可以用中文講述、溝通、理解病理病情,卻不能以中文描述病況?何況,臺灣醫師投稿國際醫學專業期刊,必須由翻譯公司潤飾者不乏其人,一般醫師的中文表達能力優于英文,應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醫師之間討論病情使用中文,診斷書也用中文,若干專有名詞才用英文,何必全用英文不可?
其次,反對者強調中文書寫病歷,“會影響醫師接受國際醫學信息,以致醫療水平不能提升”。但大陸的醫師都用中文,難道就無法接受國際醫學信息?而且,用中文書寫病歷,為甚么會影響英文能力?凡此說法,未免牽強。反對者又擔心用中文書寫病歷,“下個看病歷的醫師,可能看不懂前一個醫師的論述”,但如用母語都無法精確表達意思,用英文就能明確說明嗎?
此外,反對者聲稱,“要病人了解滿是專業用語的中文病歷,無異緣木求魚”,但病人對病歷上中文專業用語的了解程度,畢竟比對英文強,而有助于病情的掌握。反對者又聲稱,“中文書寫病歷需時較久,對民眾了解病情不見得有益,因為醫師花更多時間在無謂的中文書寫上,反而壓縮解釋病情的時間”,惟中文病歷如能用計算機打字而非手寫,鍵打怎會花費太多時間?
社論最后總結說,由此可見,抗拒病歷中文化所有理由,都是缺乏說服力的托詞。問題的關鍵是,病歷不只是醫師與醫師溝通的管道,更是病人及家屬了解病情的重要工具,病歷中文化固然無法改善醫病關系,也不能減少醫療糾紛,但較諸英文病歷絕對利多于弊。社論呼吁所有醫師都能摒棄成見,從善如流,同時希望島內的衛生主管機關,不要基于本位主義抗拒改革,務必使病歷中文化早日實施。
(本文不代表中國臺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