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七”嗆馬游行就要登場,“劇本”倒是已數易其稿。從這幾天民進黨與臺北市政府在凱道路權上的過招看來,顯然雙方博弈的焦點,已經轉向跨“五一八”的守夜靜坐了。
臺灣《聯合晚報》13日社論指出,有了陳云林訪臺期間綠營群眾與警察沖突的經驗,藍綠雙方這回都步步為營。綠營從先前的“主權”與失業議題一路轉成了沖撞“集游法”,當然是經過精密算計過的,畢竟這是以人權與民主為口號的訴求。只不過要凸顯此議題的張力,得要國民黨那廂的“配合”才玩得起來。
講直接一點,蔡英文就算“有坐牢的準備”,也要臺北市政府強力取締、抓人關人,劇情才能往下發展。本來藍營先取得了“五一八”的路權,因而假如民進黨延長靜坐24小時,勢必沖撞“集游法”,就逼得臺北市政府非取締不可。但臺北市政府顯然并不想讓民進黨賺得“悲壯”,于是協調讓出18日的路權,希望民進黨依法再申請。另一方面,民進黨訴求的既然是集游“惡法”,哪可能再“依法”申請?
所以,接下來的劇本,若能這樣寫最好:綠營堅持不依法申請路權,臺北市政府也暫時不強力取締。綠營群眾靜坐到了五一八清早,臺北市政府“疏導交通”,最好的結果應是雙方各自見好就收!
講實在話,僵下去對民進黨不利。動員大批群眾北上凱道,要支出游覽車費、便當費、保險費等,跨一個夜等于多一天支出,那些負責分攤成本的民進黨內同志們早已吃不消了。更何況5月天的臺北凱道日頭炎炎,如果臺北市政府根本不取締,就讓群眾晾在那曬太陽,并將之定位為一個“交通問題”,那陷入難堪的會是誰呢?
社論認為,蔡英文處理群眾抗爭的視野還是不夠。如果接受馬英九邀約,進“總統府”當面嗆馬,表達完意見后順勢解散,才像個在野黨主席的高度。民進黨的抗爭對口現在變成是臺北市政府,這一局的贏面如何已很明顯,如今準備怎么往下走呢?特別是如果藍營鐵了心就是不“配合”取締,民進黨還得多背一個影響市民周一上班上課的指控,劃得來嗎?“小英”是該思索如何收場了。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