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日,對于大陸海協和臺灣海基兩會制度化協商,對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來說,無疑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一天──海協會會長陳云林一行。陳云林“破冰登臺”后,滿懷激情地發表談話,表示此行“來之不易”,而這次兩會商談在臺北舉行,“標志著兩岸關系邁出了重要的歷史性的一步”。
香港商報今日刊文說,利用現代交通工具由大陸到臺灣,本來是輕而易舉的,但是由于不幸的歷史原因,卻令淺淺的臺灣海峽長期成為不可橫越的鴻溝。好不容易地到了1992年,海協海基兩會才首次進行會談,兩岸關系遂有融冰跡象。后卻因眾所周知的因素干擾,兩會商談自1999年起被迫中止。2008年國民黨的馬英九上臺后,兩岸才重啟協商之門。經過多年努力,到昨天終于實現了來之不易的陳云林訪臺,兩岸關系走了一條歷時一個甲子的迂回曲折道路,難怪陳云林抵臺后會如此激動了。是啊,跨出這歷史性一步,怎不叫人百感交集呢?
陳云林強調,此行“任務非常明確,也非常單純,都是有利于兩岸同胞的好事情”。從這次兩會即將商談的議題來看,從空中直航、海上直航,到郵政合作、食品安全;從共同探討如何應對金融大海嘯,到促進擴大陸客游臺等,無不直接關系到兩岸民眾的切身利益,而通過兩會制度化協商,加速這些問題的解決,必將為臺灣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帶來強大助力。陳云林昨天多次提及“兩岸和平發展”,凸顯了兩岸和平發展這個崇高的目標。只要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發展,兩岸經濟的發展進步就會享有良好環境,民眾就會從中得到實惠,福祉得以改善。自然,民眾也就更加支持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不容干擾破壞。
文章說,由陳云林歷史性登臺,“陳江會”歷史性在臺灣上演,聯想到兩岸關系的發展歷程,不禁令人感慨萬千,其間雖坎坷不平,波折不斷,但無數事實證明,兩岸和平發展才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愿望,溝通才能增進互信,合作才能達至雙贏,兩岸同胞的福祉系于兩岸的和平發展。事實上,近二十年兩岸民間的交往,早已越過政治干擾,一日千里地進行,為民眾帶來了巨大利益,兩岸在經濟上已成唇齒相依之局,和平發展已經成為歷史必然之勢。
陳云林“登臺”,兩岸向著和平發展,合作互利,共創雙贏的方向邁進,是中華民族之福。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