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臺辦主任王毅7日在廈門宣示五項促進兩岸交往新舉措后,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又表示,愿推動有實力企業參與島內“十二項建設”,兩岸應努力構建經貿合作的制度平臺,實現兩岸經貿的進一步融合。臺灣和大陸在這方面有共識,制度性安排可以類似于《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的合作形式,希望可以借鑒CEPA的經驗,讓臺灣同胞享受更優惠的待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8日,臺股大漲,臺灣輿論高度關注,普遍認為連番惠臺舉動有利臺灣,兩岸同胞必將在利益共享的基礎上早受其惠。
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商務部針對馬英九上臺后的新形勢,再提出新看法。這也是繼國臺辦主任王毅表明,將推動陸資參與臺灣建設后,大陸再度表態支持臺灣“拼經濟”。
報道并引述了南開大學臺研所所長曹小衡的建議:臺灣在東亞經濟圈地位有邊緣化危險,“兩岸盡速簽訂類似CEPA的協議,對臺灣經濟最有利”。
曹小衡指出,兩岸經貿關系有四個障礙應掃除,第一,兩岸經貿交往應更快;其次,兩岸應加快經貿合作制度性安排,盡快實現三通;其三,兩岸經貿失衡應解決;其四,臺灣目前在東亞經濟圈地位有邊緣化危險。
臺灣《經濟日報》認為,姜增偉指出的“兩岸推動經貿正常化之外應建立制度性安排,可以類似港澳和大陸簽署的CEPA”,表明大陸希望借鑒這個“最快的經驗”,讓臺灣民眾可以盡快享受更優惠的待遇,更好的發展機會。
該報道亦指出,這是大陸官方在馬英九團隊上任后,首度對外公開提出兩岸應建立類似港澳CEPA的制度性安排,以回應馬蕭競選時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概念。
國臺辦主任王毅7日發表最新對臺說法及政策全面回應臺灣方面提出的各種疑慮。《中國時報》特稿認為,王毅談話不僅針對“海西區”。大陸提出五項加快兩岸人員往來的新措施其實只是“小菜”,更重要的是,他全面闡述所有對臺的最重大議題,提出大陸的主張及態度,且具體回應了幾乎所有臺灣關切的話題。
王毅用了一句新語概括大陸思路,并搬出一九九二年中共最大規模一次對臺工作會議的定調“對臺經濟同等優先,適當放寬”,表明其政策仍具連貫性。而在臺商及臺灣最關切的金融合作話題上,過去,臺灣曾一度認為此事涉“主權”,大陸不愿碰觸,但王毅的談話,顯然表明加快建立協商的意愿。
兩岸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及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是馬、蕭執政后一再提出的遠景。《中國時報》認為,王毅談話顯示,大陸并不把這些臺灣提出的關鍵政策“束之高閣”。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