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華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兩會復談之后可以預見,包括包機截彎取直、新航路、貨運包機、平日包機等問題,都會在短時間內列入兩會協商議程,兩岸完全直航指日可待,兩岸關系也必然會越來越好,對于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當然是值得期待的利多。
眾所皆知,自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兩岸關系不進反退,臺灣競爭力每下愈況。特別是經貿方面,扁當局非但未能配合產業全球分工布局的需求,反而自設籓籬,限制對大陸投資,再加上始終不愿推動“三通”,不僅增臺商成本,傷害相關產業商機,也間接加速大陸與國際的交流,使臺灣原可以扮演的中介角色的先天優勢,完全發揮不了作用。
社論指出,特別是兩岸遲遲無法“三通”,外商在臺營運成本大增,許多跨國企業因而減碼投資,或將總部遷往其它地區,影響所及,臺灣已淪為亞洲四小龍之末,而且逐漸在國際間被邊緣化。更嚴重的是,若干具有競爭力的臺商,被投資大陸上限不得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規定卡死,也不敢回臺上市,只好流向其它地區,僅香港一地,掛牌上市的臺資企業就有五十六家,市值加總高達兆元以上,對臺灣股市的影響可想而知。
馬英九就任后,兩岸政策明顯轉為開放,透過國共平臺重新啟動與兩會復談,兩岸關系的進展越來越快。在兩會復談中,周末包機與大陸觀光客來臺,都已確定具體時間表,同時在會談紀要中,也列出未來優先協商的議題。社論預料三個月內,雙方應會就貨運包機達成確定協商結論,大陸方面除了目前已開放的五個航點外,后續還有七個航點,將可根據市場需要隨時開放。
至于包機新航路目前仍需經過香港飛航區,當然與一般人對直航的期待稍有落差,但要想截彎取直,牽涉甚廣,不只是單純的航線,還必須考慮“臺灣安全”問題,雙方除了必須協商之外,取得共識后還要知會國際民航組織,并且公告;進一步說,盡管大家都希望直航距離越短越好,可是仍然要經過許多必要的后續程序,不可能一步到位。
馬英九所說,兩岸一旦直接通航,貿易、匯兌、文化、教育等各層次都會變得很不同,一定會涉及兩岸結構性的改變,揭示未來兩岸關系將朝正面發展。對于民間來說,固然希望開放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越好,但就兩岸官方而言,在政治上仍各有顧慮的狀況下,還是要步步為營,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調適后,才會完全松綁。
盡管如此,兩岸開放的趨勢不可擋,隨著周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臺,兩岸在擱置爭議下,諸多事務性問題,應會按照優先級搬上談判桌,期能基于互利雙贏前提,裨益臺灣經濟發展。誠如前臺北美國商會執行長魏理庭說:“兩岸直航不是萬靈丹,但對外商卻有積極正面的心理效果,更可極大化臺灣的商機,有助臺灣融入國際產品、服務與人力資源供應鏈。”
社論最后表示,我們樂見馬英九上任后,積極推動的開放政策已護致初步成果,相信未來兩岸關系將越來越好,從而賦予臺灣經濟發展莫大的助力。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