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唐詩如實反映了一年的光陰,臺灣民眾對棒球運動興衰的點滴感觸。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的社論說,去年此時,正是臺灣棒球的豐收年!王建民十九勝六負的成績與桑塔納并列大聯盟勝投王;而整軍有成的La new熊頂著人氣與實力,遠征東瀛也獲得第二屆亞洲職棒大賽亞軍;緊接著中華隊在洲際杯取得季軍,而十二月遠征多哈亞運更首度拿下冠軍。
反觀今年的棒運竟成荒年!王建民固然還是十九勝的佳績,卻因季后賽的兩敗,致使他在洋基(美國職業棒球隊)的一哥地位受到搖撼;統一獅的亞洲職棒大賽之旅,面對韓國SK飛龍隊竟提前于七局結束比賽,就像被打回原形的灰姑娘;最是難堪應屬世界杯棒球賽,中華隊挺進八強后,后繼乏力被荷蘭逆轉,四強夢碎!更可怕的是,氣竭之余再敗給韓國、墨西哥,最后只拿到第八名;夢魘未解,又得迎戰攸關明年北京奧運代表權的亞錦賽,結果一如預期以第三名收場。雖說明年三月還可以加入”世界區資格賽“八取三的爭奪戰,然而,屆時在少了曹錦輝、胡金龍、林恩宇、許銘杰、林英杰、陽仲壽等球員后,前景恐不樂觀!
一年的時間里,實力與成績就會有如許的落差嗎?沒錯,作為一個運動人才(原料)輸出國,球員征召能否成功常取決于人,由不得我們精打細算;而島內職棒環境早就如一潭死水,球員能在國際大賽打出名號的不多,所以國際賽成績如云霄飛車般起落并不意外!然而,今年這三場重要的國際比賽之所以讓人“愉悅前半場,扼腕后半場”,關鍵在于心態!
社論指出,實力不如人以致功敗垂成,固然讓人有椎心之痛;但更慘兮的是少了斗志、韌性和自信,這就容易瞬間崩盤,且再無能力緊追不舍乃至于逆轉。須知,過去廿多年中華隊參加攸關奧運代表權的亞錦賽,除了一九九五年是以被掏空的業余隊為班底,所以淪為日韓兩國的靶子外,哪一次不是全力以赴。就以九九年漢城(今之首爾)亞錦賽為例,該年中華隊的蔡仲南和日本的松大輔纏斗到九局才因野手失誤落敗,而出戰韓國也直到延長賽十一局才飲恨。就因為秉持著昂揚的斗志、韌性和自信,臺灣職棒才逐漸由谷底攀升,二○○一年世界杯的熱情和實力展現絕非一夕造成,其根苗初露早已于九九年亞錦賽可見端倪。至于二○○三年札幌亞錦賽,中華隊逆轉韓國隊的賽事早被列入經典。
結果四年后,韓國不但盡雪前恥,吃定臺灣且緊咬日本不放,反觀中華隊,可惜了林恩宇、陽建福的半場好球,陳金鋒的兩分炮也成空響。技術面自會提到救援投手崩盤,以及打擊的未能連貫;但情搜不足、士氣低落、團隊凝聚力差才是致命傷。這不僅是球員之責,以郭泰源為首的教練團更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郭泰源固然是赫赫名投,但調兵遣將能力著實有問題,且更無凝聚眾志發揮韌性與戰力的本事,這才讓今年的表現倒退到一九九五年,問題是當年可是稚嫩的業余隊!所以,如此的教練團若不大幅重整、改變帶兵心態,明年三月之役前景堪憂。
當然,棒球既是臺灣的“國球”,它的興衰榮枯也和大環境的起伏息息相關。猶記去年第一家庭弊端連連,引發整個社會大動蕩之際,島內民眾就是借由王建民的一步一腳印,以及季后賽的三場精采國際戰役,紓解了集體郁悶。換言之,貪腐/正義、壓力/紓解兩種辯證發展,宛如血液循環般讓去年的臺灣人有了脫胎換骨的暢意。這其中,棒球扮演了重要的觸媒!
到了今年,民間高亢的激情被稀釋掉了,藍綠惡斗更墮落為罵街,全民既深感虛無、被邊緣化;于是,去年因王建民和棒球好不容易凝聚的認同逐漸冷卻(至少是外冷內熱),這種詭譎氛圍自然也感染到球員和教練團。只因棒球是民間活力的重要象征,所以不應害怕面對挫敗,除了檢討高層更該關心基層,畢竟棒球精神和實力的養成要從基層做起,因此剛開打的高中棒球聯賽絕不該被寒凍。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