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特稿指出,伴隨“立委”減半的“立委”選制改革,將在明年一月十二日寫下歷史。但單一選區設計,原是希望候選人能以多數民眾利益為優先,淡化政治對決色彩。無奈地方派系把持下,候選人想勝選,不但處處遷就樁腳,更需砸下大筆選舉經費,單一選區未見其利,已見其害。 可預見未來的“立法院”,如果黑金、地方勢力繼續把持,不但預算把關和“立法”功能淪喪,更將淪為規模龐大的“選民服務中心”。 從“立院”現階段運作就可看得出來,許多爭取連任“立委”,因忙選區經營無心開會,“立院”研究室不是人去樓空,就是只剩一人留守接電話。“立委”廖本煙的辦公室門外,甚至貼了一張告示:勝選后才回來。 對選民而言,或許短時間內,感覺“立委”服務“變好了”,甚至成為有求必應的“土地公、土地婆”。 然而,這種“立委”地方化的現象,除了凸顯未來問政零碎化趨勢,也意味大方向的政策和立法,將愈來愈少有人下功夫研究。“立法”部門功能弱化、行政部門缺乏監督,損失的是“國家利益”。 更嚴重的是,單一選區一對一選戰,“立委”為了要得到超過五十%選票,樁腳不但不能得罪,更造成樁腳吃定“立委”,甚至出現行政部門以“拔樁”威脅“立委”不得砍預算的狀況。 藍營一位中南部“立委”表示,“立院”即將審查第二階段治水特別預算,就有官員打電話嗆聲說,假如“立委”刪預算,就要到該“立委”選區宣傳,讓他“選不下去”。他聽了火大摔電話,卻也真的不敢以自己名字提案砍預算。 種種扭曲的選舉文化,已讓有識之士憂心忡忡。由于單一選區未見其利、已見其害,選民更須多花功夫仔細思量,才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對的選擇。 |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