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晚報》9月6日發表文章說,陳水扁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美國反對,多數臺灣“友邦”抱持觀望態度,僅少數“友邦”打算在聯合國開議時,為臺灣仗義執言;而一些“友臺”的國外政要,此刻更顯保守,到現在還聽不到一句鏗鏘有力的支持聲音。
臺灣內部則為了這個議題陷入空轉、虛耗,朝野政客為此天天對罵,全為了這“一夕成形的運動”,搞得心神不寧。假設民進黨真的把它當作該黨所追求的崇高政治目標,那么,如今已被自己的不當操作,糟蹋了原本可能存在的意義。
因為2008年有“總統”選舉,因為“公投綁大選”在技術上對民進黨選戰有利,所以必須制造“公投”議題,“臺灣入聯”應運而生,但不管是“入聯”還是“返聯”的高漲氣氛,都可能在明年的選戰過后馬上被擺到一邊,甚至立刻被政權更迭的漩渦淹沒。
短線操作這個議題的結果,只是徒讓臺灣在國際社會中的處境雪上加霜。這是倉促推動臺灣“入聯”的代價,關于這點,民進黨參選人謝長廷已經表現出他的憂慮。
臺灣某些執政者一再利用民族情緒,去掩蓋自己缺乏智慧的外交作為,犧牲、沖撞美國和臺灣之間的關系,是倉促推動臺灣入聯付出的代價之二。
再者,此刻提臺灣“入聯”,就像體質不佳的選手,硬要上場在重量級拳賽中和對手較勁,可惜拳賽是比拳頭不是比嗓門,鼻青臉腫的,也不會只是民進黨,因為這一拳是挨在每一個臺灣人臉上。這是倉促推動臺灣“入聯”付出的代價之三。
文章說,選舉操作左右了政治議題,政治議題演變成國際爭議,后續又盡是反效果,回過頭來打擊的就是國家內部的經濟民生。這是倉促推動臺灣“入聯”付出的代價之四。
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主筆朱蒲青也發表文章說,智障和有智慧好像只有一線之隔差,差別也不大,但結果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陳水扁帶頭發起“入聯公投”,為謝長廷參選“總統”創造議題,果然這個議題,的確很震撼,逼得國際社會一定要回應,壓縮臺灣在國際間的模糊生存空間,說起來,臺灣第一勇非陳水扁莫屬。臺灣現在除了二○○八年“總統”大選,好像沒有其它事可做一樣,藍綠陣營就賭這一把,人民生活疾苦通通拋在一邊,物價飆漲也可以不管,臺灣就像沒有煞車裝置一樣,一路狂飆到底,翻了也無所謂,反正有兩千三百萬人一起陪葬,這到底要怎么說呢?
[責任編輯: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