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3月19日刊登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的《如何阻止網絡大鱷襲擊我們?中國人有答案,要不要賭1比特幣》一文,文章摘編如下:
已然出現互聯網金融博物館的地方只能是中國。大多數英國人還很少使用“金融科技”一詞,但網絡銀行在北京已經屬于舊事物了。我在16日參觀了這座博物館,創始人王巍興高采烈地向我介紹了各種展品,比如比特幣ATM機。這種加密貨幣已經誕生8年了。在今天的中國,8年就已經老得足以進展柜了。
過不了多久,歐洲將需要建設一座類似博物館,用來紀念那些政治蠢人。我希望把那些沒有理解信息技術革命意義的歐洲政客做成標本,陳列在玻璃展柜里。
信息技術革命始于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現在已經幾乎主導了整個世界。
想要理解信息技術革命,你必須理解三點重要內容。第一,這是一項幾乎完全以美國為立足點的事業,即使作出貢獻的硅谷科學家其實來自世界各地,即使拉低硬件成本的其實是亞洲制造商。大多數推動個人電腦發展的重大突破是在美國完成的。此外,互聯網在美國誕生。網絡零售業是亞馬遜的創造。基于網頁排名算法的網絡搜索是谷歌的創造。
第二,上述公司基本都成了市場霸主。臉書網在給員工培訓的小紅書里寫道:“手快的人繼承地球。”其創始人扎克伯格肯定繼承了相當一大塊地球土地,他的臉書網現在擁有12.3億日活躍用戶。
第三,上述主導地位會轉化成巨額財富,臉書網今年將憑借網絡展示廣告進賬160億美元。
面對這場美國網絡革命,世界其他地方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屈服,要么競爭。歐洲人選擇了屈服,你將很難找到歐洲搜索引擎、歐洲網絡零售巨頭或者歐洲社交網絡。美國FANG(投資者對臉書、亞馬遜、奈飛、谷歌四大互聯網公司的簡稱)已經實實在在地融入了歐盟。
相比之下,中國人卻選擇了競爭,他們鼓勵本國企業家創立足以對抗硅谷巨頭的企業。在當下的北京,人們經常提到的簡稱是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這三家公司沒有止步于克隆美國同行,每家都在憑借自身實力搞創新。騰訊推出的人氣通信工具微信就是很好的例子,用戶可以通過二維碼名片交換聯系方式,使真正的名片被迅速取代。
毫無疑問,看到FANG被阻擋在龐大的中國市場之外,硅谷恨得咬牙切齒。但優步的最新經歷不會讓硅谷高興。去年,優步在中國舉起白旗,承認無法打敗本土叫車軟件滴滴出行。
不得不說,我本人欽佩中國挑戰硅谷,而且贏了。這不僅對經濟而言屬于明智之舉,在政治上也是明智的。
博物館是歷史的勝利者展示戰利品的地方。我剛剛學到的一點是,或許中國正在拿下信息技術戰爭的最新一場戰斗:不僅拿下銀行業,而且拿到網上的金錢。
你若不相信我,我愿意跟你賭1比特幣——或者840英鎊(約合7182元人民幣——本網注),如果你只用舊貨幣的話。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