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將在北京拉開帷幕。據(jù)悉,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動用兩架專機率大半個內閣和高規(guī)格的經濟代表團來京開展磋商。德國人如此興師動眾來華赴約,不僅因為兩國關系保持著持久的熱度,而且因為中德政府磋商機制為兩國高層定期互動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舞臺。
中德政府磋商機制于2010年10月正式建立,有固定的流程:一般先由兩國各部門間進行部長級對口磋商,之后兩國總理在共同主持的大范圍磋商中聽取部長匯報,并現(xiàn)場作出具體決策和指示,隨后出席簽約儀式并共見記者。每次雙方參加的部長級官員加起來都超過20人,因此政府磋商又被稱作“中德內閣聯(lián)席會議”。此前三輪磋商成績斐然,為規(guī)劃引領雙邊關系發(fā)展和統(tǒng)籌推進中德務實合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中德關系不斷向更高水平發(fā)展的“超級發(fā)動機”。
中德政府磋商的特點首先是務實。兩國政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深化中德合作大計,有效整合兩國合作資源,強化部門間內外協(xié)調,推動達成一系列實質性成果。前三輪磋商中,雙方共計簽署政府間協(xié)議34份,涵蓋政治、經濟、財金、科技、環(huán)保等方方面面,商業(yè)合同金額總計達335億美元。2014年10月舉行的第三輪磋商期間,雙方發(fā)表了以“共塑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納入總計14大類、110項具體倡議和舉措,成為全面指導兩國中長期合作的行動指南和操作手冊。
第二個特點是創(chuàng)新。一是政府磋商的形式本身就是中國提升與外國政府間合作水平的機制創(chuàng)新之舉。二是每一輪政府磋商都注重打造中德合作新亮點,從首輪磋商建立的中德電動汽車戰(zhàn)略伙伴關系和創(chuàng)新政策平臺,到第二輪磋商決定加強綠色經濟、城鎮(zhèn)化、智能電網(wǎng)、極地海洋領域的合作,再到第三輪磋商開辟“工業(yè)4.0”合作新空間,中德合作的新領域越來越寬。三是上輪磋商宣布建立中德創(chuàng)新伙伴關系,并在2015年共同舉行“中德創(chuàng)新合作年”活動,創(chuàng)新成為中德合作提質升級的新動力。
第三個特點是為民。加強中德兩國人民相互了解和理解是確保中德關系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為此,歷次政府磋商都十分重視加強兩國人文交流與合作。首輪磋商中,雙方建立了職業(yè)教育合作聯(lián)盟,決定開展媒體對話,2012年在德舉行“中國文化年”;第二輪磋商中,雙方商定于2013/14年舉行“中德語言年”,推進高校示范性伙伴關系;第三輪磋商中,雙方重點就簽證便利化達成重要共識,德方承諾將我公民短期赴德簽證審發(fā)時間縮短為48小時,赴德“簽證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第四個特點是解困。在政府磋商框架下兩國各部門間建立了長期、持續(xù)、緊密的聯(lián)系,不僅能深化務實合作,而且還能就各種問題坦誠交換意見,化解兩國合作中的難題和分歧。第二輪磋商期間,中歐光伏、無線通信等產業(yè)貿易爭端問題凸顯,在兩國領導人的大力協(xié)調下,雙方共同確認以對話合作而非對抗制裁方式解決貿易爭端的原則,為中歐貿易爭端“軟著陸”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政府磋商對創(chuàng)造雙方充滿互信的合作關系,深化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友誼有很好的效果。第三輪磋商當天恰逢一位部長的生日,李克強總理和默克爾總理以生日祝福拉開磋商大幕,讓嚴肅緊張的磋商有了暖人的溫度。第三輪磋商期間,兩國總理互動交流10小時,就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推心置腹的晤談,達成許多重要共識。磋商結束后兩國總理還一起逛超市,在街頭與民眾互動,給中德高層交往添上了“接地氣”的元素。
事實證明,中德政府磋商不僅是兩國間級別最高的磋商機制,也是最有成效的雙邊政府間合作平臺。三輪磋商各具特色,每次都有新成果,開辟合作新領域,給中德關系發(fā)展提供新動力。相信即將進行的第四輪中德政府磋商將為兩國各領域合作深度對接提供強勁動力,推動中德關系邁上互信更深、交往更密、合作更實、融合更緊的新臺階。
[責任編輯:王怡然]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