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敘利亞小難民夭折在土耳其沙灘的照片引發世界各國網民對中東難民問題的關注。在一片祈禱聲和譴責聲中,歐洲各國紛紛向中東難民敞開國門——人道主義之光再次普照,善良的人們似乎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然而,在此次難民潮中值得我們關注的還有另一幕:匈牙利警方追捕越境進入其領土范圍的難民,對此事件進行報道的女攝像師Roeszke故意絆倒一名經過其身邊的難民,難民和懷里的孩子重重摔在地。之后,這名女攝影師遭到嚴厲譴責并被開除。
這起事件使人深思。難民危機爆發以來,煽情的報道充塞熒屏,輿論一邊倒地同情逃難大軍,對改善難民處境裨益良多。但是,接收難民的歐洲東道國民眾的聲音卻被刻意忽視了——迎接難民潮的并不都是同情與贊許的目光,歐洲國家公民的不滿與擔憂也需要被傾聽。
難民涌入必然會擠占社會資源、壓縮公民福利,甚至有可能因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的迥異引起摩擦乃至導致沖突的發生——難民潮給相關歐洲國家投下暗影重重。
首先,文化沖突雖然不能被夸大,但是絕對不應被忽視。許多歐洲民眾出于同情對飽經戰禍之苦的中東難民表示出善意與歡迎,而不少逃難者只有終結苦難的喜悅,卻未對東道主心懷感恩。俗話說“客隨主便”、“入鄉隨俗”,而難民僵硬的固守故土習俗,不愿融入當地社會。挪威人民黨發言人Per Willy Amundsen 接受采訪時曾說,“一個區域接著一個區域,挪威接納穆斯林,而穆斯林卻無須接納這個國家,他們只服從宗教生活方式和宗教社會管理制度、并且要求本地居民也必須服從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管理制度。”兩大文明的隔閡或將在無形中給歐洲國家原有的社會秩序造成一定沖擊。
其次,須警惕:“新納粹主義”可能在歐洲興起。高社會福利的西歐一直是移民眼中的天堂,德國作為歐盟的核心成員國,由于肩負“歷史包袱”一直對難民持較為寬容的態度。從土耳其出發的難民大軍目標很明確:他們不愿意在匈牙利等“欠發達”國家逗留,其目的地便是西歐,特別是德國。默克爾面對兩萬難民入境感嘆道:這將改變德國。但是,其后會有多少個兩萬?今年,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歐國家頻頻爆發針對移民的帶有納粹色彩的襲擊,這顯示出由移民潮引發的沖突愈演愈烈——文化沖突和資源福利之爭,會不會形成滋養“新納粹主義”的溫床,繼而促使歐洲政壇和社會深度右化?筆者認為,有史可鑒,這并非杞人憂天。
此外,“伊斯蘭國”之“圣戰者”攪亂歐洲社會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難民潮正從土耳其一路蔓延至整個歐洲,ISIS宣布,已經派遣四千名“圣戰者”混入其中。或許在具體人數上稍有夸張,但是這表明有“圣戰者”扮成難民并非臆測。這些人混入歐洲之后,無論是發動恐怖襲擊,還是控制難民營地和穆斯林社區,都無疑會給歐洲社會穩定埋下巨大安全隱患。德國聯邦內政部發言人表示,“德國一直處于‘圣戰者’的目標中心,他們已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隨時都有可能出現不同范圍和成都的恐怖襲擊”。對于“圣戰”威脅,人們不應等閑視之。
難民潮給歐洲社會投射暗影重重。在對飽經戰亂蹂躪的難民施以援手的同時,歐洲人對難民潮可能給歐洲社會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憂心忡忡,各國政府不得不未雨綢繆。值得玩味的是,作為難民問題的始作俑者,美國卻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做派,各國是否應該督促美國為其欠下的“巨債”埋單了呢?(陳永)